Education Education /南畫廊 黃于玲 /日期: 2000/05/30
兒童美術童話國
等著花凋謝

陳昭宏<花>
和朋友看畫展時,他在一幅靜物畫前站著,一直不動,問他是不是很喜歡?他說:「不,我在等著花凋謝。」

他說再美麗的花,每天看著她開,都不凋謝,也是很煩。他在等著她凋謝的一天。

這世界上對美麗的定義應該是想要而不可得,只能遠觀而不能擁有的東西是最美的吧。想像比真實更美。

這時畫家走過來,他指著另一幅描寫山的風景畫說,他努力畫出山背後那一面。「山的後面看不到,怎麼畫?」山是立體的,雖然我們只看見眼前的一面,但是山有重量和體積,「畫面要能讓人想像他的存在的事實。」

1999年台北高中聯考作文題目是「傾聽大自然的聲音」大自然有聲音嗎?靜下來就可以感覺出來。

「感覺」是一種既抽象又重要的東西。我們常罵人說:「妳怎麼那麼鈍!」鈍和笨不同。有感覺的人才能欣賞藝術,享受其間的細微變化。

有一天孩子問我:「有感覺的眼睛怎麼畫?」我問他:「你常說媽媽好凶喔。怎麼知道媽媽在生氣?」

「我看見你在瞪我呀!」「這就對啦,畫一對生氣的眼睛,它正感覺憤怒。其他的要發揮想像力喔。」

「我不要畫生氣的,好可怕喔。我要畫高興的。」「咪起來的,像弦月的眼睛表示什麼?」「在笑呀?」孩子很滿意的決定要畫一幅「感覺快樂的眼睛」。

他因為想像著快樂而快樂起來。

許多畫作都是在傳遞一種「感覺」例如:歡樂、幸福、頹廢或悲創。也就是所謂的「主題」。

朋友不喜歡永不凋謝的花,因為它失去令人期待與追求的機會。

台灣畫雜誌社總編輯 黃于玲

回首頁
南畫廊
106 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200號3樓。Tel.02-2751-1155. Fax.02-2773-3135.
copyright©2000, Nan 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