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School Taiwan-School /黃于玲 /日期: 2000/05/30
翁崑德日記(2)
信件與日記

 

宏豪賢姪:
你在八月二十一日晚寫的信至今天早 上才接到,上次的來信也遲到四五天後才 被轉來,因你寫的門牌是舊號,致使新人 的郵差不能照常投到。

  現在我的身體非常好,整天把時間消 磨在家事及作畫上,這樣就不要想出外做 事或遊玩了。南美展的作品三幅都已經在 數日前完成了。比前年的作品有好多的進 步。我想:藝術家的成功一半在於資具一 半在於努力;而努力似較資具更為重要。 點點滴滴,都是心血,心血郤沒有白流的 。所謂一分努力一分成績是絕對正確的。 前人流傳下來的名畫都是心血的結晶。

  藝術的創作,固然不一定後來居上, 但也不一定今不如古,要點是在於藝術家 個人的努力與成就而已。

  近年來,不少藉自我吹牛而成「名」 的畫家大有目空一切,馳騁畫壇,世無敵 手之慨,實際上毫無根底。真正的藝術家 是力求加深自我學習而少做自我炫耀之舉 的。

  我又想:人生的幸福與快樂,實在是 無法相與比較的東西。普通人們時常拿來 比較誰幸誰不幸的那些條件,如地位、金 錢,如大廈、華服、美食、巧車,與那無 形的人生幸福並沒有多大的關連。

  人類的幸福究竟是決定於心靈的感受 。物質的享受只能使人在官感上得到短暫 的滿足。

  凡是人都賦有喜、怒、哀、樂的本能 ,都逃不脫生老病死的劫數。仔細想想, 人人得自人生的苦樂乃是相等的,你既不 比我舒服,我也不比你更難受。至於生活 方式上那些五花八門的差別,說穿了又值 幾何?不必羨慕任何人,更不必自嘆自憐 ,因為人人和我一樣,手上捧著的都是一 個苦樂參半的人生之杯。

  每個人都有往事,有的人往事甜蜜, 有的人往事痛苦;而甜蜜的往事就像一宗 財寶一樣,只是財富可以散盡,而往事郤 誰也無法奪走。貧賤者的往事也有時會比 富貴者的往事值得珍惜的多。

  有的人奮鬥一生終於得到了他所需的 聲名、地位、與財富;但回首前塵、往事 郤充滿了卑賤與痛苦;有的人庸愚終生, 但等到年老將要死去的時候,郤有許多甜 蜜的往事值得回憶。這兩種人到底那一種 為幸福呢?

  阿豪我寫得太多了,從此擱筆。 最 後謝謝你們的好意與厚情,在美展期間中 (十月七日─十一日五天在台南社教館展 出)我一定到你們的家去住幾天就是了。

  祝大家平安快樂

請代問候你的父母親及問好阿彰阿嘉
阿妃

舅父 崑德手寫於一九七○年九月三日晚九點
 

 

董芸兄:
十一月十六日來函敬悉,多謝各位對本人的讚美和鼓勵,實不敢當。 本人對繪畫方面有濃厚興趣,但自覺離成 就尚遠,並認為一個藝術家應以作品來建 立藝術地位,不宜以宣傳來沽名釣譽,同 時更應力求加深自我學習,少做自我炫耀 的舉動。請原諒我如此解剖我自己心裡的 話。

  請轉達俞主編謝謝他的美意,今後尚 請他多加指導俾使本人在繪畫方面有更深 湛的成就。

  郭顧問已於昨十六日赴台北公幹,我 會將各位的祝賀之意轉告於她,謹此代致 謝意。

  專此函辭並祝時祺

翁崑德覆於十一月十八日

 

●1970年九月十二日星期六
晴 C26°─C30°

上午十點,陳仲松君來看我,共坐龍 眼樹下漫談。初我們談了很多有關我們畫 友的近況。次談風度。「所有的人都希望 自己都有好的風度,但風度郤不是模仿、 矯飾、造作所可以得來的。所有外在的美 都僅僅是臉上的脂粉。唯有內在的才可以 使你真正成為一個良好風度的人。」這是 我們的結論。

  至十一點,仲松君方到學校去上第三 節課,面約吾晚間他要再來共飲漫談。

  晚七時,仲松君手持紅露酒二瓶來我 家,我將準備好的小菜拿出來與他下酒於 畫室內,我們談現代畫和現代雕刻,最後 談中東的危機時勢,直至九時始散。

 

●1970年拾月十七日星期六
晴 C25°─C30°
6.30起11.00就

   早起後到郊外去散散步,從家出發經 新店、水源地、農事試驗場,最後在公園 休憩二十分。回到家來時已經快十點鐘了 。今晨我在野外溜達了二小時。這是為了 補償這幾天的運動不足才做的。

  「走路」這件事,根本說不上是什麼 體育性的運動,或是特殊的健康法,實在 是最平常不過的事;如果一定要說個原因 的話,我想那就是:「人有兩條腿,當然 要走路」。

  可是這個當然做的事反不能做,把兩 條腿變成無用之物,還是現代的人─特別 是過都市生活者的實際情形,這情形可稱 之為「機械文明的中毒症狀」或是一種「 公害」。

  「步行運動」就是把陷在這樣異常狀 態中,被不健康的習慣所麻痺的人,拉回 正常生活來,以除去其「中毒症狀」的一 種生活改善運動。

  中午邀家兄一起吃飯,因食慾大進, 多喝一點酒而陶然,因此午睡到傍晚才起 床。

  夜無聊重讀托爾斯泰的「人生論」。

 

●1970年拾貳月拾六日 水曜日
夜小雨 C18°─C20°
6.30起12就

  整天再慢慢欣賞第二回日展圖錄。「 緩慢的動作是一種美!」

  慢慢地閱讀、慢慢地想、慢慢地感受 ,郤是感受很深。這是多麼快樂而豐富的 生活。

  夜有人送家兄二張豪華歌廳的招待券 ,於是九時與家兄冒雨赴豪華歌廳,看最 後場的歌舞,散場回家時已過十一時了。

●1970年拾貳月二十日 星期日
晴 C17°─C23°
6.30-10.-

 照例午前九時赴曙光幼稚園換每週要 換的單元圖。今天幼稚園有了一大群的客 人,他(她)們都是來道賀郭園長的好人 好事被表彰的。因此郭園長要一一接見這 不絕的客人。這幾年來她和我聚談的時間 減少了很多,除非不得已,我們很少相處 一起,或相偕出門,聚談和娛樂時間全在 這群客人控制下消失殆盡,實使我怨歎, 今天也是如此,索性告別在十時回家,下 午在家休息,晚_飲雙鹿五加酒至醉。

 

●1971年拾月十二日 星期二
雲 C21°─C23°
6.30-11.-

 大概是年齡的關係,近年來覺體力不 行了。六點鐘起床也不能算早,過去讀書 或是作畫時不都很勤奮地趕個破曉工作嗎 ?絕不像現在這樣睡了一晚還昏沈沈的, 四肢骨節都有點發酸,尤其是腰部,唉! 老到近六十的人,每天都要自己一個人來 料理家事(做三餐、洗衣服、打掃房子等 )外,還要整理共同會計的賬簿冊及描畫 自己喜愛的油繪,這樣來怎麼不辛苦?

  上午:洗衣服、跑菜市、做菜。

  下午:躺在床上休息養神。

  晚上:六時半被邀和黃樹民一起到幼 稚園去飲酒。

 

●1971年十一月十一日星期四
晴半晴C20°─C25°
6.30-10.30-

 上午:洗衣服,上市買菜,煮飯做菜 ,自八時起一直忙碌到中午,最近常用一 些家事操作來暫時擊退我的煩惱和寂寞。

  下午:因左肩的風濕症又再發作,使 我整個下午都躺在床上呻吟,大概是上午 的操勞在作祟吧。

  晚上:吃過晚餐後,就在床上看一本 推理小說來消磨時間,藉以排除心靈中的 寂寞和肉體上的痛苦。

 

●1971年十一月十二日 星期五
半晴雲 C20°─C24°
6.00-10.00-

 從照每天三_服用「得他隆」以來已 經三天了。但是病勢一點點都沒有好。而 今天特別痛得利害。

  整天躺在床上養病。

 

\1\\7\\1\●1971年十一月十九日 金曜日
晴 C16°─C23°
6.00-9.30-

 亦是整天躺在床上養病,但是我的心 裡沈重無比,鬱悶地思索如何解決目前的 苦難,像我這樣孤獨已久的人現在只有一 個願望,就是分享些家庭的安適,和在病 倒時有人來照顧。我不怨反背我的人,郤 有些哀傷自己的命運。二十五年前我應該 結婚來建設家庭的,我多麼歹運可憐,至 今孤單一人,我多麼笨,竟放走好多的機 會。

  看樣子,我是命定得在這破屋裡孤獨 虛度餘生了。

 

●1971年十一月二十日 土曜日
晴半晴 C16°─C24°
6.30-12.-

 上午:今日早起,左肩風濕症已輕、 頗感舒服。八點半上市買菜,近來物價太 高,稅金也增加,實在負擔不起。

  下午:非常無聊寂寞,看雜誌、看電 視消遣。

  晚上:六時嘉男君來看我,留他吃便 飯,邊談邊吃,至近七時始散,收拾後, 看電視的「週末歡樂」「名片欣賞」等節 目直至午夜。

 

●1971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星期一
雲半 晴雲C16°─C23°
6.30-11.-

 來勢洶洶的感冒和風濕痛,折磨了我 大約有二星期之久,年紀大了的老光棍最 怕生病,躺在病床上頭暈目眩、腰酸背痛 ,沒有親人來服侍,真是格外的難過。只 能扭開小型收音機聽聽「講古」「京劇」 「流行歌」來安慰自己。

  現在病已去,元氣也漸漸回復來了。 今天感覺特別舒服愉快。午_做幾道拿手 的大菜與家兄共飲,直至下午二時始散。

  晚上(六時)上街去散散步,順便訪 問兩位同學聊天,而被邀到嘉義戲院去看 一場電影(大地春雷)回來時已經十時半 了。

 

●1979年參月二十二日 木曜日
C18°-C23°
6.30-12.00

  在畫壇中求新的年青一代,常有一句 口頭禪:「你不喜歡,因為你不懂。」, 怕被人恥笑落伍的,便撫掌稱善表示做懂 了。附庸風雅的比比皆是,熱心名利的也 就應運而生,愈是令人難懂,愈是難登今 日龍門的捷徑。

  當然我不能否認,有很多才智傑出的 藝術家也曾在這廢墟之上種植了燦爛的鮮 花。他們是誠實的,而且作品具有極完整 的風格,絕不粗製濫造、沽名釣譽。畢竟 這種人是極少數中的少數。而且不幸的是 ,他們不齒於欺騙的手段,只知埋頭苦幹 。因之往往是孤獨的默默無聞。(看現代 美術畫集偶感)

  看現代畫作家畫集。夜看完「德拉克 洛瓦」(名畫欣賞文庫第13卷)


回首頁
南畫廊
106 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200號3樓。Tel.02-2751-1155. Fax.02-2773-3135.
copyright©2000, Nan 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