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畫的故事 一幅畫的故事 /黃于玲 /日期: 2001/02/21
一幅畫的故事
風韻猶存憶九份

文 黃于玲

九份,在台灣風景集中,扮演徐娘已老,風韻猶存的角色。

這個沒落的山城,金仔的故鄉,以昔日的風騷,獨得畫家青睞。 多年來,不斷在畫面上看見她仍未褪色的風華。

三月初,正當我一幅幅仔細整理『台灣風景油畫集──憶九份』 的作品時,心中竟有一股衝動上山去。

我獨自開車由瑞芳上山,車子竟在半路上拋錨了。此時,山嵐緊跟 著飄下來,前後一片白茫,想著山那邊的『美人』,竟是見面時難。第二天,我又兼 程趕去,換新離合器的車子,宛若脫韁的野馬,一口氣三檔直上九份 。

綿密的春雨,急急落在九份迎風招搖的櫻花上。那麼美的櫻花是開在 一幢老破的平房院子裡,由馬路望去,還隔著雜草、碎瓦、與紗一般 的煙雨。那艷麗的櫻紅在濛濛雨中,使我想起寂寞的煙花女。

我用三根手指頭架成一個小方框,穿過框框瞇眼看過去,這幅動人的景 緻是誰畫的?淘金夢鑄成昔日繁華的九份;曾幾何時,金子淘空,夢 醒了,獨留下眼前一片春意,竟是無人憐賞!

九份居民,由往日鼎盛時期的二萬人遽減為目前的二千人。老街 上空無一人,好不容易由巷口轉出一名老婦人,蹣跚步上一條上百級 的石階。延著石階到兩旁屋壁,長滿細小的青苔,這是歲月為畫家的 綠色油彩預留空間,還是長期的沉寂所衍生出來的無奈?

由九份看基隆山,看三爪山,看依山傍水稀疏的房舍,彷彿看見一 段歷史由山中小路蜿蜒而過。

我由喧譁的台北,探看沉靜的九份,直到日落黃昏才回家。雖不 見夕陽餘暉映紅班剝的牆面,卻在心中織起滿天的晚霞,昨日,那片 灰白的屋簷,鐵定是橙黃,加桃紅,加紫藍……。

回憶九份的美,要特別感謝畫家廖德政、洪瑞麟、蔣瑞坑、林錫 堂、劉國東、曾培堯、張炳堂、林顯宗、曾茂惶、潘煌十位先生,由 於他們的嘔心創作,才使九份簡單的回想,轉化為全心的感動。

九份人蔣瑞坑,曾與洪瑞麟共度一段礦工歲月,作品緊握九份瞬 間即逝的繁華,深刻動人。

廖德政的『觀音山』12號作品,充滿明日的希望。以青翠開闊 的原野,應對薄暮金仔故鄉──九份,歷史與情感的變遷,任誰也改 變不了。感謝廖老師嚴謹高貴的創作情懷,使我在籌劃九份展覽會時, 也能夠懷抱他的藝術修養於萬一。

摘自1991年5月南畫廊憶九份專題展畫冊。台灣畫第七輯

回首頁
南畫廊
106 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200號3樓。Tel.02-2751-1155. Fax.02-2773-3135.
copyright©2000, Nan 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