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新聞 一般新聞 /南畫廊 /日期: 2001/02/23
一般news 新文預告
「燃燒的彩色盤」深度寫出張炳堂
2001.02.25

南畫廊


南畫廊1997年一度有為張炳堂(1928- )舉行個展出版並台灣畫家群像-2的計畫。後來因故延期,有關於張炳堂的藝術,已由黃于玲寫成「燃燒的彩色盤」一文,將在本網站首次發表,以下摘錄該文的前言︰

前言:

「燃燒的彩色盤」這篇文章由1997年為籌備一本畫冊下筆,至今才寫成,畫冊沒出版,倒是網站成立了,所以首次在網路上發表。

回想起來,我的寫作經驗,並未使畫冊進展更快、反而更緩慢。因為張炳堂有完整的作品,光輝的參展紀錄,而南畫廊未成立之前林復南所買的第一幅台灣畫,就是張炳堂的廟宇。

「這個畫家很有才氣。」 記得那時候南對我說了這句話。

他很少讚美畫家,所以我一直很注意張炳堂的畫作。南將這幅他買的第一幅台灣畫《入德之門》在我結婚時送給我的父親,爸爸掛了幾年,說他看不懂,又還給我們。我也是經過多年,看遍無數畫作,才發現它動人的氣勢;而我將如何詮釋其中的感動?這就是編寫張炳堂畫冊時所遇見的第一個挑戰。

經過多次聯繫,張炳堂總是無動於衷。他認為台灣前輩畫家的光芒掩蓋一切,中堅畫家不可能超越,所以舉行畫展和出版畫集都是白忙的。我又寫一封信給他說:

「我想藝術家最大的成就不是畫畫或賣畫,而是有一幅畫令人感動;你的畫讓我感動,我希望更多人和我一樣有機會喜歡它。」

二十世紀末期台灣畫家在競爭的繪畫市場上,失去半世紀以前純藝術的氣息,相對使有理想的畫家對畫展失去興趣,好像它的目的只是在賣畫而不是發表。接到信,他的心有些軟下來。我開始到畫室採訪他,並且一再翻閱拍攝回來的作品這包括:新作和舊的,閱讀手邊的文獻資料。

張炳堂的心臟開過刀,走路會喘,也很少上去位於四樓的老畫室。幾年前他將一樓魚池改為畫室之後,舊畫室只存放作品;這一天他竟然喘著氣吃力的帶我上去,跟在後面的妻子說:「這兒都是不給人上來的。」果真空氣中有著靜止的灰塵的味道,但是畫很多──像是有寶藏的山洞。

我一張張翻看著早期的畫作,汗水一滴滴不停的滴下,卻毫不覺得熱。在一瞬間看著超越五十年間的畫作,有些畫布已經變成暗黃,但是筆觸間仍洋溢著活動著的情感。看著畫,手都軟了,一幅傑出的作品加上時間的沉澱,它本身已經接近完美,我的工作搞不好就變成畫蛇添足。這是我的第二個挑戰。

中午我們步行去吃午餐,張炳堂的妻子邊走邊說: 「人們去嶽帝廟問的,都是死去的親人,在那邊生活好不好那些的…」 張炳堂在嶽帝廟旁邊出生,他的生活範圍如同他的畫作,總離不開廟宇。「廟宇」這個主題不像畫家江賢二歸鄉後無意間找到的題材;它的存在就如張炳堂生活中所呼吸的空氣,理所當然。而我只在小時候跟隨外婆去碧山巖拜拜,舉香行禮,卻不知成人們口中喃喃些什麼。了解台南民間生活以及古蹟的歷史背景、人文精神,是我的第三個挑戰。

2000年9月台南市立藝術中心,舉行張炳堂油畫回顧展。這種制式的公家單位畫展,像是提香去拜拜,一成不變,單向輸出,管你參觀者看到什麼?不過倒是印出一本畫冊,留下圖錄。翻看著他的作品,我的心又躍動起來,使「燃燒的彩色盤」像吹足氣的氣球,飛上線。

黃于玲2001.02.25寫于南畫廊


回首頁
南畫廊
106 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200號3樓。Tel.02-2751-1155. Fax.02-2773-3135.
copyright©2000, Nan 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