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畫的故事 一幅畫的故事 /黃于玲 /日期: 2001.4.7
在台灣,要純粹靠水彩畫留名青史,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過蕭如松在台灣畫壇的成就,倒像是一名駭客…
駭客的畫室

蕭如松
靜物 1986
水彩 89*64㎝
蕭如松 靜物
在台灣,要純粹靠水彩畫留名青史,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過蕭如松在台灣畫壇的成就,倒像是一名駭客,以非常嚴謹的意志力,超越畫壇死板的價值觀。

蕭如松1922年生於台北,父親是北埔人。18歲前往新竹師範演習科讀書後,就一直留在故鄉新竹地區從事美術教育工作,桃李滿天下。他時常告訴學生:畫畫就像是搓湯圓,要有「切」才搓得起來。想要表現的主題是什麼?有沒有靈感?這些比技術性的訓練還要重要。

這幅〈靜物〉內容描寫畫家創作的地方,看起來有一些孤獨。其實畫家大都是孤獨的,當他專心創作或是思考的時候,誰也不能干擾他。畫中冷冷的青灰色調,是蕭如松用色的習慣,他每一幅畫都洋溢這種風格︰硬硬的、冷冷的。

蕭如松的作品有:人物、風景、靜物,他很喜歡帶著便當,到新竹地區的鄉下寫生。他將故鄉的現實風景,轉化成具有他個人意識的畫面,透過他的畫筆,我們看見另一種景色。

畫這幅〈靜物〉的時候,畫家的太太在一旁看電視連續劇。當她離開一會兒又回來時問丈夫:「剛才演些什麼?」蕭如松說他沒有在看。可是他明明盯著電視呀,太太又問丈夫。他回答說:「我在看顏色、看線條、聽聲音,」演些什麼他真的不知道。

年輕時,蕭如松曾隨老師練習書法,後來將它運用在繪畫上的線條表現。我們從〈靜物〉這幅畫看見用線條表現的幾何圖形,一塊塊很理性的分散在畫面上。桌面,反射出很強烈的窗外的陽光,使幽暗的畫室亮了起來。

內心充滿情感,卻故意表現出很酷的模樣,這就是台灣前輩畫家蕭如松他的人、他的畫所給人的印象。

2001.4.7首次上線

回首頁
南畫廊
106 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200號3樓。Tel.02-2751-1155. Fax.02-2773-3135.
copyright©2000, Nan 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