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記 日記 /黃于玲 /日期: 2001.10.17
如果我八十歲

陽光初露,海燕颱風過了,我坐在廖德政〈仲夏〉20號畫前面的圓桌上喝咖啡,想必是幾世的修養,才得眼前的幸福于一瞬間。

看畫展的人不多,但是想買畫的人,口袋裡都有千萬單位計的預算,卻找不到好畫,或可以買的畫。一個人說報紙說現在的人都要買畫因為利息變少了。這條濫新聞也有人拜為圭臬,其實內心應該高興才對。

在寧靜的下午,翻開畫冊,回想12日廖德政80歲畫展在北美館開幕。2.30的儀式1.30就遇到許多熟人,大家都是先看了「台灣珍藏」再上去看廖德政;畫家則站在大門口,慌張的怕他的熟人被館員要求付門票。

在三樓A,近90幅畫整齊的掛上,比在畫廊多一份嚴肅。先前寫的文章,被展覽組抽出來幾個段落轉印在牆上,現場沒有年表或畫家相片。一路瀏覽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畫作,對那兩尊小小的雕塑,最動心,它們似乎還留著畫家的手汗。這時呂雲麟的小兒子來,我說:「咦,你真像那爸爸的頭像。」「那當然,同一條線生產的。」他回答。

儀式開始時,我站在人群後面,卻被畫家長媳推到第一排去,坐下時發現龍應台就在右手邊,穿著迷你裙和涼鞋,露出白細的雙腿。更驚訝是接著她的發言,對於一位80歲的畫家的畢生作品,我們的文化局長拿著一張年表念著:1921年廖進平加入,應該說是創辦文化協會…,她花好幾分鐘解釋加入與創辦的不同,才又提到228,卻對作品的意義略過。

如果我是畫家,我希望作品凌駕其他,我希望我的作品呈現文化意義與人文貢獻,在我的80回顧中被一位文化官員發它的社會意義或價值,而將它介紹給市民。可是沒有;是作品裡沒有?還是沒有被文化官員發現?

如果我八十歲,還能健步在熙來攘往的畫展現場,我用我滄桑的一生,面對不平穩的事局,我可以大聲說什麼?

廖德政說,他走過戰爭希望和平,並且反對一切戰爭。他說他的畫表現和平;那和平的感覺是直到80年代以後的畫作才明確的出現;前四十年都在尋覓。

這些用一輩子經營的作品,雖未被文化官員所了解,卻仍整齊的陳列在會場,看畫的人,默默的和作品對話。我陪著宜蘭縣長劉夫人走一圈會場,從開始的陌生,到後來她勾著我臂膀,只因為畫拉近了我們的距離,她邀我去宜蘭玩。道別後,我注視她離去的背影,真美。


回首頁
南畫廊
106 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200號3樓。Tel.02-2751-1155. Fax.02-2773-3135.
copyright©2000, Nan 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