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畫室 談畫室 /林復南 /日期: 2004/7/20

李石樵和郭柏川的素描

談畫室

昨天,中國時報記者丁榮生訪問我關於「黃才郎借畫被告侵占」那件事的看法,尤其是一幅經過畫家修飾的畫作價值。

今天朋友看報以後問我,「那樣一幅畫,補一筆就值一百萬?」

離譜的事還是有人半信半疑,可見,在台灣畫壇上捏造的事,層出不窮。

人們對畫作有些起碼的概念,這樣,才不至於變成冤大頭,也不會衍生為劣幣驅逐良幣的遺憾。

也是在昨天,電視新聞播報,在政壇上,不藍不綠是沒有「市場」的。過去大家也習慣用不男不女來罵人;在繪畫上,由前輩畫家潤筆的學生的習作,四不像,我實在找不出他的收藏價值。

不過,看到這幾幅石膏像素描,倒是讓我想起李石樵和郭柏川的風格。

同樣在石膏像素描的表現上,李石樵重視空間的處理,他會在畫面上製造景深,在石膏像主題上加強塊面的明暗度,以製造石膏像的質感。郭柏川比較重視線條,如這幾件石膏像,明顯看得出來,只有單一主題的訴求;為使主題具有豐富的變化,他會在塊面上加重肌裡的效果,以增加畫面的靈活度。

這樣研究前輩畫家的作品,十分有趣,人們從素描開始認識畫家的風格,就像是從打地基開始評估建築物的強度,如果沒有紮實的基礎,就沒有後面探討的藝術價值。

每一件事,不論好事或壞事,都具有教育的面向,我們站在研究台灣美術的角度,觀察「黃才郎借畫被告侵占」事件的同時,也可以回憶郭柏川素描的風格。我還希望這事件很快和平落幕。

相關閱讀: 【2004/7/20 中國時報 丁榮生】價值錯亂? 畫壇笑翻

南畫廊新聞稿

回首頁
南畫廊
106 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200號3樓。Tel.02-2751-1155. Fax.02-2773-3135.
copyright©2000, Nan 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