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新聞 焦點新聞 /蘇新田 /日期: 2004/10/15

「循環空間油畫個展」展出的話

2004,「循環空間油畫個展」在重新開幕的南畫廊舉行,這是南畫廊宣示新風格取向的表示,也是我個人二十多年來久未面世的第一次個展。

自從1967我對「循環空間」的觀念開始萌芽以來,在懷疑中不斷的想以繪畫來想像這個課題。我使用各種不同的想法,至今大約經歷了五個創作階段。

1998,我出版「循環空間」畫冊一書,概要的介紹整個探尋的過程。1971我在美國的第一次個展已有些這方面的作品,1973在台北省立博物館的個展就已是全部專題探討這個課題。(1974在天琴廳個展,1979在阿波羅畫廊個展皆是選取在省博館展出的精品)從1975到1980除了忙於日常事務外,我對這個課題幾乎理不出新的頭緒。1981離開教職,決心投入繪畫專業領域,並且再度迎戰這嚴肅的困難。

自從1905愛因斯坦發表「狹義相對論」及1916再發表「廣義相對論」以來,人類就面臨宇宙時空結構的重新思維。更早的十九世紀,歐洲已出現「四度空間」「超空間」等各種思想及文學。在繪畫上,二十世紀初的立體派畫家也參與這種新空間觀念的探討。

我對「循環空間」的課題,主要採取兩個方向,其一是使用扭曲與錯覺的方法在繪畫中做出循環空間的想像圖;其二是使用各式的透視圖法表現多重重力的世界。

有一個書上常說的問題:「人類是三度空間的動物,永遠無法想出四度空間的世界?」?什麼?是人類視覺與認知系統有問題嗎?或者四度空間這問題是虛構的?這就是我的根本困惑之處。

1973,我在省立博物館的個展「不可思議的空間」都是100號油畫,課題屬於探討「虛空變成實體」的錯覺繪畫,自稱為「視點水平移動的錯覺」,適用色面表現錯覺而不是用線。 1983-1985我在北美館展出的幾幅兩百號以上的油畫屬於「不可能的物體」。 1985以後,我探討「深度性的錯覺」,這時導出各種不同引力方向的風景同時放入畫中的問題。

1990以後,我主要探討的課題是「多重的水平線所構成的多重世界」,在各種不同重力方向(引力)的風景中,意圖指引人們認識「空間循環的宇宙」有什麼可能性。有些畫只在表現「空間彎曲的世界」。另有一種在表現「物體之內部通連於外部」「室內與室外互相包圍」(而不是室外包圍室內)。

1986.5.2我去函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USA詢問「有關在繪畫領域中涉及四度空間及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傑出藝術家及理論為何?」百科全書以三個月的時間調查,才給我答覆的文件。使我第一次了解到世界上的藝術家研究這個課題的一些輪廓。依其文件指示,我經由親友買到一些外國的相關書籍,在大略閱讀之後,才對自己過去的研究獲得了信心。

以上的畫法接觸到許多種的學術知識,我已比較詳細的寫在「循環空間」一書之中。

1990年代,台灣畫廊業曾經像春筍的興盛,在台灣民主化本土化的浪潮中,因為公立美術館的運作,台灣美術史的競爭,台灣美術家參與國際展覽的增加,在新時代的物競天擇下,南畫廊從25年前的艱辛初創,一路勇敢的經歷風吹雨打而逐漸壯大起來。這都歸功於林復南、黃于玲賢伉儷堅持建立「台灣美術主體觀」的熱心和努力才有今天的成果。種種因緣,無形中使我甚為欣賞南畫廊的思想理念及經營方向。因此,我才樂於與他們合作,講我25年來第一次的個展在南畫廊公諸於世。

蘇新田循環空間2004畫冊摘錄

回首頁
南畫廊
106 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200號3樓。Tel.02-2751-1155. Fax.02-2773-3135.
copyright©2000, Nan 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