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延長線 新聞延長線 /和平鴿 /日期: 2005/3/27

從325到326:看畫廊產業困境

從325到326,台北有一個熱鬧非凡的初春。

325美術節,有三份貴賓請帖在客廳桌上,一份是史博館的敦煌展、一份是北美館的向美術家致敬晚宴、一份是畫廊博覽會的VIP卡。在這藝術活動頻繁的春季之初,畫廊產業,悄悄退去昔日的光環,任人忘記他的存在。

北美館盛情邀請畫家出席藝術家之夜時,美術館的尊重令畫家感到窩心,卻掩不住現實的困境。反觀那天下午,有幾位畫家被當作明星在現場簽名,粉絲排隊等候。成名的畫家忘記畫廊、畫友、收藏家…曾經像抬轎一樣把他拱起來,如今甜美呆滯的新作照映著他被名利腐化的程度,真快。這就是一個未曾向上提昇就已經向下沉淪的台灣畫壇。

不到一個月前,接到一本標明80年代台灣畫廊歷史回顧的「文件展」專輯,雖叫文件展,主辦單位照著文件整理的紀錄竟然發生錯誤,眼前的歷史都整理不清楚,如何叫人相信過去。文建會是文件展的指導單位,主委寫了一篇序文宣揚文化政策,裡面紀錄的尚存畫廊,只在展覽到出版期間,又一家家消失了。出錢的政府善於在展前施放焰火慶祝,在鏡頭前微笑,而不知閉門去檢討活動品質以及展後的效益,畫廊產業的困境依舊。

被部分產業期待的博覽會,來了文建會這隻獅子,把國民美術帶進去,美其名在進行文化公民權的訴求,事實是模糊了精緻藝術與國民美術的界線。政府為了製造業績,公然「打秋風」,那些被指定用公款來買畫的政府單位、那些被指名邀請來買畫的企業,心不甘情不願,難保不盤算著下次在哪裡討回公道。產業的業績,被政府用這種方式來製造,一如對瀕死者打了一針強心劑,然後呢?

奇怪的是,政府處理產業的事都由學者來把脈,那沒有一天上過戰場的人,怎麼知道打仗的方法?紙上談兵,又不是在演戲。

326許多人走上街頭抗議中國的蠻橫,人民的熱情在這裡有了聚集的焦點,不像觸及文化,一片懶散,在歷史的記載中,對土地有愛情的民族,都有偉大的藝術共榮,在台灣就是不一樣,偉大的作品無法被彰顯,猶如鑽石被放在沙堆裡,為什麼?

台灣的畫廊產業不是缺少施捨式的補助,而是失去營運的環境,就像魚在污染的河流裡掙扎,等待一條清澈的溪流。

台灣畫派新聞稿

回首頁
南畫廊
106 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200號3樓。Tel.02-2751-1155. Fax.02-2773-3135.
copyright©2000, Nan 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