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記 日記 /黃于玲 /日期: 2005/3/27

神秘的畫廊產業


時間:下午 05:05
氣溫:24.1℃

漢寶德上的文化政策評論,突然要作產業報告,原因是文化創意產業是同學提出來最熱門的議題,而老師覺得畫廊是代表性的產業。他要業者作簡報,再以內容來討論、批評。被指定作簡報的有:奇美美術館、楊英風美術館、黃君璧基金會、和南畫廊。

兩星期後,我作了一份畫廊簡報在課堂上發表,對於畫廊產業,別說同學是陌生的,連漢老師都說:「這些你不說我也不知道。」

在製作簡報的時候,有些傷腦筋,他要的是產業的經驗,說太多自己的故事是沒營養的,沒有人要看妳一把眼淚一把鼻涕。我把畫廊放在25年的文化環境中一路說故事,然後說畫廊的行銷經驗、遇到的困難、解決的方法,最後才作文化政策的批評與建議,重點是文化環境的建議。

報告結束,博士班提出不少問題,關於稅制、文化公民權、藝術範疇的定義、文化政策施行的品質…等等。幾位博士班同學要複製一片簡報去上課,他們缺少畫廊產業的題材,不知道畫廊產業遇到的困難,尤其是血淋淋在刀口上活過來的案例。

那天有些累,在流行性感冒猖獗的夜裡,作了40多張幻燈片,陷入激流、又回到岸上,這樣來回著。做好以後又刪去十張,以增加緊湊性;網站的建構一開始就沒寫進去,藝術網站的探討,在市場上還不成氣候。不過眼尖的博士班同學聽到我當初以通路、媒體、廣告來設定目標時,還是敏感的表示興趣,「真的可以在網路上做生意嗎?」這是探討創意產業,最迷人的問題。

不知道為什麼畫廊這麼神秘?沒有多少人知道其中奧秘與甘苦,似乎他還不成熟,不成一種產業,不構成被探討的空間,也沒有人去建構研究的舞台。

第二天,缺席的同學又紛紛來要光碟,這非常光碟的熱度,剛好反映了畫廊產業的神秘性,在過去將近三十年歷史中,人們只把它當作是有牆壁的掛畫空間。那被忽略的部分,是靈魂所在。

啊,我不知道一堂課可以突顯這麼多問題。我不知道的,老師同學不知道的,正是社會不知道的,我們從未知走向已知,就是進步的過程,也是每天窮忙的理由。


回首頁
南畫廊
106 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200號3樓。Tel.02-2751-1155. Fax.02-2773-3135.
copyright©2000, Nan 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