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畫室 談畫室 /黃于玲 /日期: 2005/5/4
本文摘自:師大美術研究所藝術行政與管理組研究生黃于玲專題報告中針對同學提問的答覆

鄉土運動與超寫實的問與答

超寫實主義離開紐約並引進台灣後,所產生的影響為何?

超寫實主義由普普延伸出來以後,仍舊以大眾文化為題材,當時紐約的超寫實畫家都畫冷冷的建築物或沒有生命的生活物品,只有陳昭宏畫女人和花的「生命」。那時,謝孝德和顧重光去紐約,知道拿幻燈片打在牆上的「畫法」,回來以後,年輕人跟著學習。

基本上,台灣當時受魏斯懷鄉寫實畫風的影響、鄉土運動正熱、加上超寫實「畫法」引入,於是形成所謂的鄉土寫實。台灣的二手超寫實,缺乏紐約都會的氛圍,例如反映人類在過度工業文明中所產生的精神疲乏,反而是處在正要起飛的經濟體系中。

所以,我認為超寫實在台灣是相當程度移植了其「技法」,而忽略了主義的「內涵」,即便是觀眾也大都以相片看待。簡單說,當時台灣對超寫實主義是:沒有空間容納、沒有能力欣賞。

儘管如此,超寫實還是相當程度影響台灣的美術走向,年輕人為了與前輩區隔,紛紛拿起相機走向外戶,冠冕堂皇進行所謂的超寫實畫作。

還有,超寫實主義並沒有離開紐約,依我看,只是如樹的種子飄落他地。

超寫實主義對台灣本土藝術的影響是什麼?

這個問題強調「本土藝術」,那麼本土藝術有什麼特色值得提出?7-80年代的台灣,現代畫的洗禮,如一陣狂風,把畫壇原有的秩序吹亂,好像沒有搭上現代畫潮流的畫家就不是畫家。超寫實進來的時候剛好鋪陳非抽象、非前衛者的創作生命,好像是老樹發出另一枝幹的新生命。從事鄉土寫實的年輕畫者,介於60年代第一波與80年代第二波赴美習畫者之間,也是台灣走向當代藝術的轉型期。

超寫實透過機械文明所表現的藝術內涵,對台灣本土藝術提供相當的養分,使年輕人在發展新藝術的過程中,始終保留從生活面去尋找創作題材,畫布的脈搏就是社會的心跳。

鄉土寫實是否比較超寫實更具歷史性、社會性,而其路程可更久遠…?當超現實已完成階段性科技視覺之表達,無法再超越時。

就名詞解釋,鄉土寫實是一種藉由寫實風格展現思鄉情懷的感性作品;超寫實是以前所未有的精準技法,理性的突顯過度文明之後的精神疲乏。兩者都具有相當的歷史性與社會性,前者以鄉村為題材;後者以都市為背景。

超寫實主義在人類進入數位科技之前夕誕生,表現了藝術創作在超越機械能力之外的創作極限。儘管它是透過鏡頭來觀看物象,卻是由人類的畫筆逐一完成,其間充滿生命流過的痕跡;完全相異於相片。

如果說超寫實已經過去,鄉土寫實也已經過去,哪一個繪畫主義沒有被新起的取代?人類的文明不也在時時更迭之中。

關於超寫實主義作品的欣賞,該以何種角度切入?以區分攝影作品的欣賞

我們該如何分辨桌上的塑膠花與真花?陳昭宏曾說,如果眼前沒有一朵花、只要一朵就可以,真不知道要看什麼。這是感性的說法嗎?北美館典藏展有陳昭宏等人的超寫實作品,大尺寸的,應該建議館方在旁邊放一張同尺寸的相片,現在的數位輸出可以做到絕對精準,再拿來比較。

聽說日本的印刷在分色時可以做到5%以內的差距,台灣只有10%;不論怎麼分,一定有黑網,也就是黑色。可是從印象派以後,畫家就很少用黑色,陳昭宏說他不用黑色畫畫,那是死的顏色。下面是他說的一段話,希望可以提供參考:

「看畫的好壞其實並不難,印刷品比原畫漂亮的,一定不是好畫。好畫是印刷品表現不出來的,古今中外都一樣。印刷有黑色,它無法與其他色(除了白色)發生關係。人體的陰影,我以前用不透明顏料畫,會髒,要透明又細的感覺,只有加一些INK ,但是久了會褪色,現在全部用壓克力畫了。 」

如何引導習慣看印象派畫作的人欣賞超寫實的作品?

曾經,抽象畫與寫實畫是兩派人馬在收藏。不說那麼遠,水墨畫與西畫也是走向不同的牆面。如果印象派畫作容易與超寫實共賞,法國就不必分羅浮宮、奧塞與龐畢度。台北也不必分北美館與當代。然而,這兩種風格作品畢竟同時在繪畫市場出現,畫廊也一起展出,所以這是一個好問題。

記得我家在裝潢的時候,尋找設計師時先想好,要極簡的還是巴洛克式風格,他們之間沒有對錯,只有喜好與品味的象徵。

印象派與超寫實相差一世紀,前者有多一百年的時間來展現他的繪畫風貌;後者驚鴻一瞥。後期印象派直到秀拉身上,找到科學的方法來解釋與呈現光線的質感,超寫實延續超越他的精神,以更精銳的技法創造畫布上的第二自然。也就是說,他更理性的運用科學方法來達到藝術創作的極限,人們只有近身觀看或透過放大鏡,才發現在單位面積中透過無數色點所呈現的色感,是多麼美麗!

創造就是在那些微的差距中,取代了別人所沒有的;它拉開視野,壯大生命的厚度,這應該就是藝術的價值。以一位藝術欣賞者的角度來看,他必須具備細膩的心去分辨其中的差異性。欣賞與創作一樣需要天賦。

以超寫實的畫風,是以透過鏡頭,極度精確來做繪畫的基礎。但以陳昭宏的作品,尤其是乳房系列。雖然唯美但失去真實性,這是否可代表超寫實主義畫的代表畫作?

超寫實的真義應該不是忠於真實,而是超過以前寫實的精細與銳利,以非精神性的描繪,呈現過度工業文明的現象──危機。如果作品的要求只是達到與被描繪對象100%的「相似度」,那就是相片了。超寫實畫家好像一個冷眼旁觀的人,以局部放大的方式徹底呈現文明生活的面貌。如果說新寫實在歐洲是以主觀批判的方式呈現社會的真實面;超寫實就是以客觀直接呈現的方式把真實放大到你無法逃避去看到的地步──超越相像。

一個具時代潮流代表性之畫家(如陳昭宏),在該畫派熱潮消退後,是否能仍延續其藝術生命或被浪潮淹沒?

同樣在超寫實浪頭上的畫家如姚慶章,1984年以後又回到象徵圖像的「自然系列」,並藉以延長其藝術生命。我們好奇抽象表現代表人物帕洛克,如果沒有意外早逝,會不會改變繪畫風格,當你想像帕洛克畫著寫實作品時會不會一陣毛骨悚然?

可以確定的是陳昭宏仍舊在紐約進行他的超寫實作品,以他的語言來說,超寫實主義猶如逝去的青春,很短很美。在後來的藝評家眼中,陳昭宏隨超寫實主義支撐了70年代紐約的藝術生命力,他代表二十世紀在存在主義之後的另一種迷惘。就長遠看來,藝術家與具有風格的作品是不朽的;這就是為什麼一件藝術作品很貴的原因。

為何是以陳昭宏貫穿全報告的主軸人物?

鄉土運動與超寫實主義,雖都是發生在70年代,不過前者在台灣、後者在紐約,嚴格說,兩者間沒有太直接的關聯性,甚至當時部分學者把新寫實與超寫實混為一談。事實上鄉土運動中新興的鄉土寫實畫作,在技法上,相當程度受到超寫實的影響;繪畫技法的模仿,與一個運動的生發與開展,只有時間的巧合而已。

在鄉土運動與超寫實之間,之所以選擇超寫實作深度介紹,因為前者指的是運動,後者指的才是繪畫,我們希望由繪畫來進行研究。在結論的地方,我們肯定超寫實在本土藝術受鄉土運動影響時所開創的新視野。

陳昭宏是著名的紐約華裔超寫實畫家,他以選用的題材別具生命意義而竄起紐約畫壇,在眾多華裔畫家中,比較具有議論空間。

多位旅居國外的藝術家,因照相寫實主義而在藝壇上大放光采,佔有一席之地。反觀台灣是否有受影響?所受影響為何?

旅居海外的照相寫實畫家你指的是:夏陽、姚慶章、韓湘寧、陳昭宏、司徒強、卓有瑞?

我所知道受影響的台灣畫家有:許坤成、謝孝德、顧重光、韓舞麟、謝明錩、張振宇、嚴明惠、甚至黃銘昌、黃明哲…。他們在技法上受到超寫實影響,不過由於台灣社會缺乏養成超寫實畫風的背景,他們的作品可以說是介于前輩的寫實、魏斯的懷鄉寫實、與超寫實之間。整體比較傾向懷鄉的訴求,因為當時台灣社會的調性適合做這個角度的切入;而懷鄉的情感並不適用於超寫實的繪畫精神。

普普與美式思潮有什麼關係?

我從美式思潮來回答。20世紀,美國紐約在猶太人以強勢經濟力投入藝術品收藏以後,就把法國巴黎等歐洲的藝術市場搶過來了,全世界頂尖的藝術家,都要到紐約,並且在那裡編織成為大師的夢想。

普普藝術(Pop Art)1961年首先發生於倫敦,1962年在美國發揚光大,後來全世界都認為普普就是美國大眾文化的象徵。它不是什麼思潮,而是人們急於在脫離現實的抽象表現中,回歸到日常生活的現實。台灣始終以美國作為進入世界的窗口,我們的文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也相當程度受美國文化的影響,藝術更是無法例外。

台灣畫派

回首頁
南畫廊
106 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200號3樓。Tel.02-2751-1155. Fax.02-2773-3135.
copyright©2000, Nan 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