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新聞 焦點新聞 /南畫廊 /日期: 2006/03/20

繪畫市場會走向意識流嗎


【台灣畫快報/2006/3/20/黃于玲】隨著收藏族群的更替,藝術品在繪畫市場上的主流,已經悄悄更替。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華人抽象畫的興起,以及台灣究竟有多少畫家從事現代畫創作?他們的創作都屬於意識流嗎?

最近謝東山撰寫的文章〈藝術品的生命〉,提到:「林復南的畫之所以可以稱為造型藝術,而不僅僅是意識流的紀錄,乃在於他從自動技法出發,尋找意識出口,但在過程中,造型意識才是最後的判準」。

「意識形態」在台灣被泛政治化使用的結果,演變成時髦名詞,「意識流」這個在台灣現代畫發展過程中被廣泛討論的名詞與意涵,應該也到了復興的時刻。

究竟繪畫市場會不會走向意識流?也許先要了解台灣藏家對意識流的了解,以及會不會對他產生興趣。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記得妮可基嫚飾演的時時刻刻,所描寫的二十世紀英國知名小說家維吉尼亞. 沃爾芙(Virginia Woolf,) ,就屬於意識流。林復南的好友三毛,在台灣也曾被歸為意識流作家。

自恃于知識分子(現在已經不太流行的名詞)的收藏家,在談論著收藏品的時候,並不屑于提到畫價的漲跌幅度,他們重視用金錢來擁有昂貴藝術品背後所象徵的意義;更勝於用藝術品來賺錢。

與意識流相關的繪畫作品,因為其形成的背景充滿戲劇性的張力,也就是這樣一名藝術家,在面對畫布之前的他個人本身,已經擁有完整的迷人內涵,所以,作品才足以經過時間的考驗仍舊散發魅力。

台灣繪畫市場,經過長期寫實畫風之後,會不會有新的走向?值得觀察。

台灣畫新聞稿

回首頁
南畫廊
106 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200號3樓。Tel.02-2751-1155. Fax.02-2773-3135.
copyright©2000, Nan 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