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 藝評 /漢寶德 /日期: 2006/5/23

名家藝評:藝術就是愉快的經驗

對於林復南這個名字,我似曾相識,但實在是並無所知。他是早年的一位知名畫家,我只是藝術界的旁觀者,沒有機緣相識,就只有似曾相識了。直到去年到師大兼課,遇到文武全才的黃于玲,到他的畫廊裡,才第一次看到林復南的真面目。可是我年紀大了,一時沒有辦法把這個名字在我腦海中的圖象與真人相重合。過一陣子,黃于玲的先生與林復南的印象又分家了。

所以在于玲要為林復南出畫冊,要我寫幾句話時,我居然會問他:這位林復南是什麼人?

除了是于玲的先生之外,是一位現代畫家嘛!

老實說,我這個年紀的人,說一位畫家是現代畫家,意思中是帶著些恭維的。所謂的「後現代」自六零年代中葉起算,到今天已經半個世紀了,可是我仍然懷念我青年時代的現在精神。雖然冷戰使得世界並不安靜,但年輕人都對世界文明懷有信心,對自己的努力有明確的方向:我們要把人類導向一個美好的未來。在內心深處,我們都是國際主義者,我們也尊重自己的傳統,但承認為傳統是屬於自己的,傳統是智慧,要貢獻給全人類,在此思想框架內,可想而知,一位現代畫家是多麼令人嚮往了!

我承認,我的現代藝術的知識不是來自課堂。在成大建築系,我們對郭柏川先生又敬又怕。可是他並沒有告訴我們什麼是野獸派,什麼是立體派。他的畫有些野獸,是聽別人說的,或自己猜出來的。我的知識來自美新處的書籍,在那個時候,我眼睛裡看到的現代畫就是抽象畫,而且我一度看不起郭柏川的畫,雖然我學不好。

轉眼間半個世紀過去了,藝術該向哪裡去?我越來越糊塗了。對於繪畫,我失去了耐心,乾脆少看了。後現代以來,大家的心機太多了,談到藝術,恨不能把它膨脹到宇宙的邊緣,又是哲學,又是社會;又是文化,又是鄉土,眼睛還沒有看,頭就開始痛了。我們為什麼傷那麼大的腦筋,去關心一些我們不該管的事情?藝術,不是要帶給我們愉快的嗎?不是要我們活的快樂嗎?

所以我可以了解為甚麼林復南在他創作的巔峰,忽然決定放下畫筆,開一家畫廊。一個有目標,有方向的畫家忽然流落到一個失掉方向、藝術家追求醜惡與混亂的時代,不能沒有虎落平洋之感!價值觀改變了,要藝術何用?這使我想起古代唸書人,到了末世,所學的治平之道沒有用武之地了,就回到鄉下,飲酒作樂,冷眼旁觀,等候世道之好轉。這叫做「避世」,林復南是不是開畫廊避開這個混亂的畫壇呢?

前文說過,我對他一無所知,所以我說的這些話,只是以我之心度他之腹,也許他完全不同意。可是我自于玲處討了一點他的畫作的照片,拜觀之後,就有某種「同情」之感。他的復出,表示繪畫的現代性又有了回生之望嗎?阿彌佗佛!藝術界恢復意識了嗎?

請不要誤解,我不反對前衛藝術,不但不反對,我非常支持藝術的前瞻性。但是藝術也是生活,現代主義時代的藝術是為生活而創作的藝術。因此現代主義時代所主張的,特別是抽象的藝術原則就是美,就是愉快。藝術家不論要闡釋他看到了什麼,最終的目的是提升人類的心靈境界。所以現代的抽象畫,不論是哪一派的作品,都適合掛在客廳裡,或辦公室裡,既有思想的深度,又有美觀的形式。這樣理想的藝術形式為什麼要丟掉呢?

于玲已經請了藝評專家為林復南的作品作了深刻的分析說明,沒有必要由我亂下評語了。我只能說,很高興看到了美麗的顏色,動人的構圖,沒有形象的形象,再度出現於畫廊之中;這是非常令人感到興奮的事。我希望現代主義時代的生活觀再度點燃人們對生命的熱切期盼,不要再向黑洞裡鑽了。

風水輪流轉,林復南的復出,代表了人性價值的再肯定。建築界的朋友們,可否立起垂直的柱子,讓我們在光天化日、地心引力之下,做個安身立命的人,別再以歪邪為偉大了。在一個橫平堅直的環境中,抽象畫是正面價值的花朵。抽象,追求的是永恆吧!

世界宗教博物館 館長 漢寶德

林復南畫冊,時間之河,2006

回首頁
南畫廊
106 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200號3樓。Tel.02-2751-1155. Fax.02-2773-3135.
copyright©2000, Nan 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