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報 剪報 /南畫廊 /日期: 2006/5/26

剪報【2006-05-26/民生報/A9版/藝文新舞台】畫家又不是印鈔機


畫廊周記

【黃于玲】

他上午讀了網站上漢寶德寫的藝術就是愉快的經驗,下午就冒雨到畫廊來,面帶笑容,他覺得藝術正是快快樂樂的事情,終於有專家這樣說。

自從幾年前,畫廊賣出他父親一幅畫以後,很快態度一轉就開始惜售,連美術館開的高價也不為所動,算一算,一幅畫二百多萬元新台幣,他說,要賣的時候,會通知畫廊。不過,我知道他賣畫是講究策略的,深懂得畫家的名氣終究不光是金錢可以營造;經營是時時刻刻的思考。

有些畫家被毀,是因為一個傳說。大家都知道,畫市好的時候,這些畫家的畫室擺滿空白畫布,背面已經寫著不同的姓名,那是一個個預約買者,等著畫家完成一幅畫。畫什麼?沒有人計較,重要的是畫家的簽名,就像鈔票印著孫中山。離譜的是新鈔上市也是乾的,而那些畫卻熱到還溼溼的就被捧走。

漸漸的大家都知道這件事,現在,那些畫,剩一折也沒人要接手。這件事多少成為後來者的警惕,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畫家又不是印鈔機,真情怎能複製?

當藝術品標上價格以後,就成為流通的商品,可是由於它是唯一的,所以比一般複數的藝術商品要值錢許多。其實,像這樣大剌剌把藝術品和金錢相提並論,也是文化創意產業概念被引進台灣以後的事,再也沒有人說畫家不食人間煙火。畫家不只要畫畫,還要會寫案子,會作人際關係,巧立山頭,煽情包裝,創作兼策展。

這些事情都超過一名創作者的負荷,他如何能保有從容?在現實與理想之間,許多畫家用另一種收入來養自己的創作,例如打工、當老師、當設計、當醫生,或乾脆讓另一半養,也要把畫布當作偉大藝術的起點。

上星期前輩畫家林之助領取行政院文化獎時,在台上跳踢踏舞,九十歲的身影,引起一陣騷動。一個會跳舞的畫家,說穿了都是在追求感覺之美、享受韻律之美,連生活細節也要求美麗有趣,簡直會令人愛死。幾年前一個夏天去台中拜訪,林之助在門上夾一株葉子等我,那是一個暗號,可是我沒感應到,進門後他說著樹葉的任務,竟然難掩失望之情。

這一來,我多麼相信藝術的力量超越一切。漢寶德一篇動人的文章,比商店貼的招財貓更迅速引來快樂的客人,他們期盼在畫廊看畫,找到一些金錢無法帶來的滿足。

【2006/05/26 民生報】

2006-05-26/民生報/A9版/藝文新舞台

回首頁
南畫廊
106 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200號3樓。Tel.02-2751-1155. Fax.02-2773-3135.
copyright©2000, Nan 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