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報 剪報 /南畫廊 /日期: 2006/7/14

剪報【2006-07-14/民生報/A9版/藝文新舞台】像孩童一樣天真的開畫廊


畫廊周記

黃于玲

最近聽說大陸用提升稅收來減少藉畫洗錢的歪風,市場面臨波動,可是依然有台灣的畫廊到大陸去開分店,必是仍然認為那裡有利可圖。

朋友問起,去不去大陸?我說怎麼可能。說穿了是能力有限,像我這樣天真的畫廊經營者,十條命也不夠死,弱水三千只能取一瓢飲。

記得畫廊成立滿10年時,林復南叫八歲的女兒殷因用手指頭比出「10」的姿勢,再把她畫下來作為慶祝活動的視覺系統。他也可以畫自己,可是不夠天真。

為什麼要天真?從現代主義繪畫去看,天真的情意只能擁有無法複製,多少帶有反傳統的意味在。那時畫廊正處於新鮮、充滿生命力的時刻,就像孩童一樣,有夢想而且急著長大。

後來畫廊的經營也走天真路線,明明在賣畫卻不像在做生意,收藏家一一變成朋友;每年放寒暑假,收藏家驚訝的問:「怎麼畫廊也在放暑假?」要買畫的人還是忍到九月才來。那時一有小錢就去旅行,沒有錢先借了,回來再還。開畫廊像開廟,來的人願意放些香油錢,廟就繼續下去,上班是在唸經,沒有一天缺席。可知道,賣畫是隨緣做功德,把愉快的人生,讓給人們去分享,畫廊換點利潤付水電費。突然,畫廊的經營變成不是這樣:

從雜誌到畫廊到收藏家到畫家,分秒在算計,跑在前面的人出入artprice.com之類的數字世界,看著起伏曲線樂歪或氣炸。一幅畫原是要拿來欣賞的不是嗎?

玩數字遊戲並不難,畫廊把畫拿給拍賣公司去拍,只要一張就抵過十檔畫展的利潤又不必那麼辛苦,誰願意排檔期?結果畫廊漸漸失去原來的謀生能力,就像野雞變家禽,只能等著被宰。台灣擁有1980-90年代珍貴的畫廊經驗,現在不只拱手讓人,甚至還劈腿幫著去經營。

台灣畫廊到大陸開分店,找一個處女地繼續用傳統的方式經營,這可不像電子產業西進是為了當地廉價的工資,而是怕沒搭上經濟的高速鐵路,一心要往錢多的地方擠。

難道台灣繪畫市場真的不如過去、不如別人嗎?在數位時代,傳統產業面臨的危機不是市場的問題,而是能不能轉型成功,搞清楚e世代的消費行為是什麼。其實買畫像喝咖啡,有的重口味、有的重容量,一般都需要很多的氣氛來滿足心靈的享受,帶有一點點浪漫和菁英份子的虛榮。現在台灣有錢了,卻沒有買畫的美好氣氛,只有功利,沒有天真,這才是問題吧。

今天在庭院除草,小草輕輕一碰就連根拔起,不像高大又開花的幾株,必須很用力才除的去,這些開出花朵的野草,都有很長的根,緊緊抓住它的土地。連野草都知道有土地才能開花,像我這麼天真的人,也是只懂這一點而已。

2006-07-14/民生報/A9版/藝文新舞台

回首頁
南畫廊
106 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200號3樓。Tel.02-2751-1155. Fax.02-2773-3135.
copyright©2000, Nan 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