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報 剪報 /南畫廊 /日期: 2006/7/21

剪報【2006-07-21/民生報/A9版/藝文新舞台】台灣欠畫家一個名份

畫廊周記
黃于玲

許武勇在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行畫展時,有人到畫廊來買他早期的畫冊,並問他是不是職業畫家?畫廊經理回答:「台灣沒有職業畫家。」他想不通又問,那廖繼春不是嗎?拜託,廖繼春的職業是老師。

畫廊裡時常有人問到:這個人是不是專業畫家?有些畫畫的,可以靠畫維生,乾脆自稱為職業畫家,意思是很pro。在台灣,不管專業、職業,畫家都不是什麼業,它在政府制度裡面根本沒有名份。

記得曾經有報導指出,一位旅法老畫家擁有國內「第一位獲頒法國政府藝術家年金」的殊榮。我們對於獎項才會用獲頒、殊榮這種字眼,那麼法國政府的藝術家年金是什麼獎?

原來它是一項職業畫家的福利。如果你畫畫,你舉行過畫展、或賣過畫,就可以加入工會繳稅金、享福利,以台灣說法是,可以用畫家名義享有勞健保與退休金制度。畫家可以活到老,畫到老,還不必對人解釋出身背景。

職業畫家制除了證明你是一個會畫畫的人,還可以證明畫的價格,這是藝術品具有經濟價值的必要條件。時下的繪畫行情表,畫價是畫家或畫廊自填的理想價,不具太多參考價值。前一陣子從藝術品抵押貸款到黃任中家的收藏品到底值多少錢,都是一團迷霧,業界就有人提議政府建立「鑑價」機制,原因是藝術品價值認定始終無法來自每一筆客觀的市場交易;這個建議指定文建會來進行,恐怕忙死了也不會有結果。

早期台灣人聽到孩子要當畫家,總先想到會不會餓死,現在也好不到哪裡。即使文化創意產業概念吹進來,大家也接受藝術品談買賣並不是俗氣的事,可是說起台灣的「職業畫家」,大家都知道前半段是形容詞,後半段是抽象名詞,還是沒有實質效益。從大眾到政府的認知,畫家從來就不是一種職業,問題是,現在的畫家賣畫漸漸都繳稅了,至少畫廊也替他吃下所得繳了稅,起碼的福利在哪裡?畫家在繳稅時,最聰明的方法是使用一時貿易;文建會官員的算法還是用收支相抵的方式,畫家必須舉出油畫顏料、畫布、畫筆、畫框等畫材的「成本」扣去之後就是利潤,怎麼算都是暴利。

從中國古時候的文人畫家、宮廷畫家到現在的創作者,誰是職業畫家?我們的社會似乎欠畫家一個名份,一個尊重;不像補牙齒的稱為牙醫,有牙醫工會。儘管台灣首選:廖繼春在國家體制裡不是畫家一幅畫也照樣飆到上億元,並不表示藝術品在發揮其文化效益時,卻適合繼續扮演地下金融的角色。

原來那位旅法畫家會把法國政府給藝術家的年金當作一種榮耀,只是一個世界頂尖藝術國度對創作者一個起碼的尊重放在一個台灣畫家的身上而已。

2006-07-21/民生報/A9版/藝文新舞台

回首頁
南畫廊
106 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200號3樓。Tel.02-2751-1155. Fax.02-2773-3135.
copyright©2000, Nan 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