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報 剪報 /南畫廊 /日期: 2006/10/21

剪報【2006-09-29/民生報/B11版/藝文新舞台】 網路使畫作永垂不朽


《畫廊周記》

黃于玲

我一直很想開一家迷你畫廊,裡面只有美麗的牆面掛著畫、舒服的沙發、和一個精緻畫質的顯示器,一次只對一個人解說藝術品,讓他有機會在幾千件作品中購買一個持續性的體驗。

記得十幾年前,新開的畫廊都在比「大」,從50坪到100坪到200坪都有,結果那些大畫廊不久都紛紛歇業,壽命看似無法和打造的面積成正比。現在畫廊間的比賽換成比西進的速度、比誰追到的明星畫家多、比誰的倉庫大,仍然沒有人比:怎樣為收藏家創造一次更美好的藝術之旅。

以前畫家聽到畫賣出去,就想到在嫁女兒,最不捨的是畫落入不知名客廳,再也不見天日。畫家作為創作者的心願其實更想讓自己的作品人盡皆知,而不只是從畫廊拿到一筆畫款。他們寧願平白將傑作贈送給美術館以換取接近大眾的機會,也不願賣給一「個人」,可惜美術館也不一定樂意接受。

現在一切都改觀了,畫家比以前更願意割愛的原因是網路興起。網路壓縮畫廊空間,典型的畫展不一定是發表的第一步,不是唯一銷售通路,不是全部作品的展示點,不再有太多藝術家與收藏家在畫廊展出現場因短暫相遇而發出電光火石。畫展只是一個告知,之後,作品留在網路的資料庫--即使已經賣出去,世上人們只要連上線就可以看,沒有人會忘記這幅畫和他的原創者。

我今年夏天作了一個統計,發現台灣地區畫廊網站的佔有率,從2000年幾近於零到2006年已經達到60%。這些在第一波網路泡沫化以後才架設的網站,已經有清晰的定位,起碼務實的提供畫家、作品、畫展介紹,以及參觀資訊、關於我們、最新消息、出版品公告等訊息。有些畫廊網站還具有招收會員、教育研究、電子報、線上購物、預約看畫等功能。而我最好奇的是藝術品資料庫的建立。

網路使畫作永垂不朽,造成收藏家或一般藝術愛好者願意上網欣賞的因素,在於資料庫是否豐富精采,不管一件傑作經過幾手花落誰家,他永遠被收藏在網路上。網路呈現的藝術品可以喚起人們的記憶,猶如閱讀一本不斷擴張的書籍。

每天早上到畫廊,我都會看一眼躺在牆上的女人,有100號大小。她在紫色浴袍下露出雙乳,身旁飄著粉紅色花朵令人想起波提契尼「維納斯的誕生」,細碎的白點,猶如噴出的精液,丁雄泉用鉛筆在紫衣上面簽名,筆跡快得如白點射出。啊,站在畫作前面才有的感覺,即使一千吋的螢幕也無法取代。這同時我的畫廊網站最多一天擠上兩萬人,平均每天也有兩千人觀看將近四百位畫家的數千件作品,尖峰時刻是在黃昏五點。收藏家朋友告訴我,上畫廊網站是一天中最愉快的休閒時刻,他把單調變成有趣。畫作變成桌面,這個突變會不會把作古畫家由天上驚醒。

2006-09-29/民生報/B11版/藝文新舞台

回首頁
南畫廊
106 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200號3樓。Tel.02-2751-1155. Fax.02-2773-3135.
copyright©2000, Nan 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