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報 剪報 /南畫廊 /日期: 2006/11/17

剪報【2006-11-17/民生報/A9版/藝文新舞台】中國看不到台灣畫

《畫廊周記》

黃于玲

突然接獲一張北京寄來的明信片,描述當地的秋天很美,邀約我有空去看看,結尾特別寫到:以前這裡都看得到台灣畫網站,現在不見了。啊,朋友去中國還要上線看台灣。

回台北後,電話中朋友的語氣除了遺憾,還努力在找尋答案:也許前一陣子南畫廊台灣畫的網站首頁,放了一張李登輝參觀畫家許武勇畫展的相片,讓他們不爽……。經營網站,誰會想那麼多?尤其中國一些藝術網站,轉貼了南畫廊庭園橘子紅了的相片,還抓下文章改寫為簡介,全台灣大約介紹五家畫廊;一邊在抄、一邊在禁,現在那個網頁也找不到了。深入思考這個問題,覺得很有趣,許多事情因為矛盾,平白製造想像的空間。

以目前中國的經濟體規模,別說他們,連台灣本地也有許多人相較之下看不到自己。尤其中國的當代藝術跳空漲停,天天上演激情戲碼,如滾熱的湯滿溢出來,越過海峽,香遍台灣,人們頂多心猿意馬,還不至於有畏懼心。現在反倒是微不足道的台灣畫網站,不准在中國出現,難道是畏懼台灣的人性?這個問題很奇怪。

我問朋友,也許你搞錯了,台灣畫網站誰看?不談政治也不說法輪功,頂多是散播了台灣畫壇的八卦。若是真的被禁,搞不好是一種榮耀,它竟然具有足以威脅對方的力量,我不相信有這種力量。如果是害怕台灣的自由、民主、藝術的內涵經過一個世紀發展已經百花齊放,百無禁忌,從近代、現代到當代,要蓋三座美術館來分裝都可以塞滿,他們若是擔憂這樣的成就非一日可及,還比較合乎邏輯。中國禁止台灣的美術資訊,不就顯示兩岸的文化交流有些假惺惺?

近三十年來,台灣畫壇從藝術導向走入市場導向,許多人都具有多重身分:是藝術家、是藝術品收藏者、是藝術經營者、或也是鑑賞家,這些人都知道穿越藝術品外在價值要進入內裡精神世界的途中,關係的是文化背景以及個人的修養。跳脫這些,即便作品存在眼前一輩子,也不見得看出什麼。以經濟和文化的角度看,中國不必禁止,人民再怎麼樣也看不見台灣畫。

藝術經營總在建立自我的核心價值,讓大家分享,如果這樣無法永續經營,那麼就算了。藝術是需求,不是佔領。朋友去中國還要上線看台灣,是欠缺心的生力麵嗎?當一個人的胃或是心靈餓了,有什麼可以禁止的呢。

2006-11-17/民生報/A9版/藝文新舞台

回首頁
南畫廊
106 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200號3樓。Tel.02-2751-1155. Fax.02-2773-3135.
copyright©2000, Nan 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