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 藝評 /和平鴿 /日期: 2007/3/29

台灣畫現形記:李石樵、蘇新田展

今天去北美館看三個展覽:李石樵、蘇新田、義大利展。

也許是天意,讓李石樵和他的學生蘇新田同時展出,預告台灣畫現形記事。

從一樓一路往上看,蘇新田的循環空間和義大利畫作,有地域上的差別;到了三樓李石樵大師的展場,在題名《形而上的室內》畫前,想起樓下蘇新田的作品,錯覺。這一對師生,佔據了美術館,也幾乎佔據了20世紀台灣畫的表現空間,直到21世紀,堆疊出台灣畫的形貌。

我坐在一樓蘇新田展場的放映室,看著他闡述作品的影片,他說:「我來自雲林北港旁邊的鄉下…」這一刻他是典型台灣鄉下人,衣服和背景,都是台灣田庄裡泥巴的顏色。台灣畫在他手上開出奇花異果,不知樓上石樵先仔,作何感想。

如果說在蘇新田的畫前帶著理性的觀察與認知;來到石樵先仔的藝術世界裡,自然就卸下一層外衣,站在那赤裸描述過往生活的畫作前面,猶如見到母親。我在消瘦黯淡的《避難》畫前熱淚盈眶。這一張是全場最令人動容的作品。如果說田家樂、市場口、建設是站在史詩的角度創作,1964年的避難就是直接描繪台灣人民處於戰亂時期之困苦的縮影。畫的背景是故事的延伸,暗中有更暗的世界,深至無盡處。剛毅的母親,牽著迷惘的兒子,赤腳不知走向何方,令人看到生命的韌性,也看到被定位的李石樵的真貌。

上下樓搭乘手扶梯時,彷彿在跨越一個個時空,從20世紀上半葉到21世紀;或由現今,回到過去。三樓展場入口,李石樵像,年輕瀟灑的、年老沉思的同置一個畫面,加深時空的錯覺感。蘇新田在影片中宣告,循環空間無始無終,裡即是外。

李石樵的《同時窗》,也把空間做了分割與重組。這對師生,在空間的探討上費盡心力,耗去一生。觀者如我,倘若無法越過表層的具象之美,發現畫作底層嚴肅的態度,也應為視覺的宴饗而發出驚嘆之聲。

顯然,李石樵還努力著在群像的結構上留下歷史紀錄。他在很多方面努力想要突破自我,跟上世界繪畫潮流,這樣的野心,也發生在學生身上。李石樵和廖繼春是台灣畫兩大師--老師,他們以下,無數學生如榕樹樹蔭遍布島嶼,帶來清新愉悅的空氣。

一名外國小孩隨著媽媽看畫展,不時發出哇-哇-的聲音,畫中有和他同年齡的兒童,卻也有他意想不到的變形的窗戶。

這些看來優美或虛幻的空間,來自聰明敏感執著的藝術家,他們在幽暗寂寞的長路上,奮力前進,帶來美的心靈感應,也發人深省。這一張張都是台灣畫。

和平鴿 2007年3月29日寫於台北

【回應此篇文章】

台灣畫派新聞稿

回首頁
南畫廊
106 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200號3樓。Tel.02-2751-1155. Fax.02-2773-3135.
copyright©2000, Nan 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