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記 日記 /黃于玲 /日期: 2007/5/18

腳踏兩條船


氣溫:29.1℃ 風向:西南西

早上在敦化南路散步的時候,眼看著陰天像是要下雨了,有些悶熱,偶而卻又吹著涼風。季節交替處,春夏秋冬晴陰雨天都有。

在市民大道過去一段路,南看見有人在搬畫,是趙無極、朱德群,還有些不認識畫家的油畫,他對搬畫的小姐說:「這些畫看來不錯,」小姐忙中頓時停下來反問:「你好像很懂,」她或許在想,這些看不懂的畫,除了在拍賣場、畫廊被某些人當作股票來炒作賺錢以外,說實在的,認識周杰倫的歌或張杰的荷花,還多過他們無數。這個路人,和一般路人不同。

「那這又是誰的畫?」「韓國的。」「哦?」,「你們老闆是誰?」「老闆嗎?他姓蕭。」

南似乎懂了,有些畫廊去了中國,又回來台灣。也不一定是回來,應該是兩邊都設點,許多畫廊兩岸都有「點」,廣告寫著北京、台北,典型的跨國企業,很大。許多收藏家、媒體都吃這一套,好幾年前,也有人說北京是台灣通向國際的入口(應該沒記錯),幾年過去了,不知通向哪一國?眼前看到的是通向台灣。

中國媒體已經開始檢討中國的繪畫市場通路,為何跨過畫廊一步到拍賣市場?年輕人的畫何以高到形成童工在收取成人工資?聯合報報導2007年北京畫廊博覽會已經降溫。這次台灣去了12家畫廊,華人佔有四成,其他亞洲國家印度最大的畫廊臨時抽腿沒開。歐美畫廊以為可以來撈一筆,卻失望而歸,為何這麼快就露出疲態?好奇有趣,我只是在觀看一場戲。

腳踏兩條船,同時經營兩家畫廊的經驗,在我來說,只是敦南到仁愛,走路15分鐘。從北京到台北,相隔的不只是地理的距離,經濟、文化、政治的距離並不是我可以克服,那樣急切的在中國爆發的經濟榮景上分一杯羹的夢想一刻也沒有過。

以台灣1988年解嚴後刮起的大陸畫亂流,第二市場的亂象,大批以榮安邱為首夾股票操盤技術進入繪畫市場賺吃的歷史歷歷在目。昨晚在電視上看到榮安邱開起溫泉會館,為何不在炒作股票?為何不去中國開畫廊?繪畫市場有許多過客,每次出現的時候,都引起一陣騷動,吸引一群粉「撕」,撕裂既有的規則,產業不吭聲帶傷繼續前進。

1990年畫廊成立滿十週年的時候,南對外宣稱他是一隻打不死的蟑螂。現在我可一點也不這樣認為,當自己越來越像一隻金絲雀的時候,才開始令人感到憂慮。

怎樣找到動能,像孩子們那樣一心一意向前衝去呢?我該努力的只是這股勁。

【回應此篇文章】


回首頁
南畫廊
106 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200號3樓。Tel.02-2751-1155. Fax.02-2773-3135.
copyright©2000, Nan 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