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新聞 焦點新聞 /台灣畫派 /日期: 2007/8/11
他1976來,我1983來,我們2007再來,紐約人事物變了,街上的味道也和以前不同。人生無法定製,預約也不一定有座位,只有藝術與自然,仍然昂首闊步。

紐約2007 (六) 像鐵那麼柔軟


南畫廊 黃于玲



早餐後,拿起一張印有Richard作品的明信片,寄給朋友。他在我流浪紐約街頭的時候,天天講故事,當然包含人們如何面對意外。事實上他正站在無法改變的既有人生之路上想盡辦法欲要脫離,他被訓練成像鐵那麼堅定於專業崗位,卻無法擺脫柔軟的人之情感的欲求:家庭。

現代雕塑,以超越過去的想像進展著他可能的形式。我看過的美麗線條,可以在書法裡、繪畫裡、或從低角度往上看亨利摩爾作品伸向天空的美好弧線。直到有人把堅硬的鐵敲成巨大又柔軟的、不屬於橢圓或圓形、自由的規則律動,還讓人走在作品裡面。人世間大小的相對比例、物質和心智的相對軟硬,都要讓人重新感覺,或認知。

現代人,在數位化世界裡,有著全新的溝通方式和能力,有些過去擁有的本能則逐漸喪失。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和自然歷史博物館,讓人重新記起人類曾將那樣活過,那樣凝聚出生活的智慧,卻又在滾滾紅塵中,不知不覺消散。

我想起幾天前,一名藝術家直接對我說我、我的畫廊已經過氣了。他的意思是,年輕人並不要這一套。我慢慢咀嚼過氣這樣的字眼,在歷史的銜接關節上,如何交手換棒,或根本沒有交手換棒而只是踩過。在我的記憶中,太多年輕人變成現在的中年,他們青春年少時,也指責年長者的無能,現在關於他們自己的好壞—追求創新的野心、唾棄別人的無情,一一被更年輕的一輩遺忘,甚至什麼都沒有留下。

上星期站在恐龍的骨頭前面,他那麼巨大,大到站在挑高幾層樓的大廳裡,人們必須仰頭才看得到他的頭,必須側過頭才看得到綿延幾公尺長的尾巴,這樣的巨獸,已經消失。不同的是,人類極盡所能留下他的遺骸。

實體之物和物之本質,有些在歷史洪流中不見了,有些被運用最大的力量追尋回來。我慢慢想起像藝術這樣的東西,不是東西,像繪畫藝術這樣集合人類心智的創作,什麼叫做過氣?

在紐約每個美術館、畫廊,我欣賞各世代不同風格的創作,總有些影子貫穿其中;即便是在林肯中心前面廣場看著新銳的藝術表演,也可以發現他們如何在創作—擷取各國文化加上美國文化。新銳的創意,一如金礦裡的砂石,經過掏洗,才變成一件作品,然後屹立不搖。

寄給朋友明信片上這件作品,名叫波帶, 是Richard Serra 2006年的雕塑作品。巨大的鐵片,像波浪一樣扭曲捲縮再展延著,長度21.9公尺,鐵板最厚的地方有5.1公分。把鐵那麼硬的物質,表現成波浪也似柔軟的視覺曲線,走在這樣的作品裡面或是遠遠的看他,都不得不叫人產生一些新的思考。那樣的思考是因人而異的,不知道朋友有何感觸。

台灣畫紐約專題

回首頁
南畫廊
106 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200號3樓。Tel.02-2751-1155. Fax.02-2773-3135.
copyright©2000, Nan 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