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新聞 焦點新聞 /台灣畫 /日期: 2008/8/23

吳冠中假畫與台灣藝術市場


和平鴿

上個月爆發的贗品事件,在「吳冠中 假畫」關鍵字中有3萬多條網路新聞,台灣網頁則只有1千多條。這件遭中國政府起訴的拍賣糾紛,涉及2位台灣去中國的畫廊業者,台灣媒體反應異常冷靜,報喜不報憂,或許可以解釋為另一種溫情主義作祟。

假畫事件很棘手,卻是業界學習成長的機會,包括台灣收藏家也缺少這樣應付難題的經驗。人們只在私下議論紛紛,就是避免話題擴散,造成不必要的傷害。這與中國對此事大肆報導與批評的作法大相逕庭;台灣畫壇有一群人時時刻刻談著中國,以中國藝術市場動態馬首是瞻,卻偏偏在這件事保持沉默。真是一個有趣的現象。

有一則〈翰海假畫事件的最大輸家〉是張丁刊載在藝超網的文章,陳述了事件的經過和分析。從他的文章,大概可以推測中國未來藝術市場,擺脫激情,走向務實內省的能量已經醞釀出來。而台灣正好反其道而行。

我注意這件事,不在2位時常發表藝術投資經營與趨勢看法的業者,看不出一張畫真假,又處理不好假畫問題;而在台灣整體藝術環境的偏執。台灣畫壇只是很少數一些人在興風作浪,媒體製造的假英雄,人們相信了他們說的話,以訛傳訛。人們對新聞事件健忘,也未曾在付出鉅資買畫同時付出等高的智慧來判斷那個觸發藝術投資行為之新聞本身是否具有價值。

舉例2則新聞:一則是〈北京畫廊恐掀倒閉風〉,中網理財 - 2008年8月21日。另一則是〈台北畫廊圈掀開店潮〉,聯合新聞網 - 2008年8月17日。中國畫廊在倒,台灣在開,這樣看來我們比中國有希望。媒體是這樣報導,兩岸新聞報導取向的差異也在這裡顯現出來。

這或許可以解釋為,為何台灣近年來的藝術收藏型態,不在乎藝術內涵、而只求取金錢暴利。媒體以選擇性的新聞或假議題,將藝術市場導向投機性質的訴求,再以經過包裝的報導,大賺兩岸廣告費或置入行銷費,它選擇同調性的人、金主或議題,扭曲收藏的真諦。我們看不到真正的新聞,我們沒有專業記者,是這樣的現象令人感到憂心;而不是單一假畫事件的幸與不幸。

最近的奧運新聞,一位中國田徑隊選手受傷馬上退出比賽也失去廣告代言機會,一位台灣跆拳道選手則一路撐到底並獲得破例的獎金。有人說後者是奧運精神最佳註腳;難免,它也是一種溫情主義的發酵。

台灣畫壇在幾十年來呼籲國際化的口號下,所有的作為,都不合乎國際化原則,充其量是一種愚民騙術。

台灣畫雜誌

回首頁
南畫廊
106 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200號3樓。Tel.02-2751-1155. Fax.02-2773-3135.
copyright©2000, Nan 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