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畫的故事 一幅畫的故事 /林殷因 /日期: 2008/9/10

創作故事:林復南•2008一朵雲


這是我參與爸爸的第三次個展,回想起2006年的「時間之河」個展,暌違30年再發表, 第一次大量見到他的作品,豐富的讓我眼花撩亂。自我有記憶以來, 爸爸不曾拿畫筆, 畫布與油畫顏料似乎都與他無關,那些字詞只是代表他曾是60年代藝術家的符號。

在我的成長過程中,他的身分是畫廊主持人,不是畫家,然而當他毅然決然退出畫廊經營、重拾畫筆的那刻,很多事情即將顛覆我的認知,角色的混淆需要時間重新適應。爸爸的創作能量排山倒海而來,他每天進畫室,不時看藝術電影刺激靈感,並介紹我值得一看的片子,他從過往的旅遊經驗尋找題材,咀嚼、內化,並用自己的語言下筆,造就出不同時期、不同感官的創作。

這次個展,他想要畫自己。自畫像的歷史中,林布蘭(Rembrandt)的創作廣為人知,他記錄各時期、歲月的形態與樣貌;梵谷(Van Gogh)自畫像最讓他震撼,其中一幅6F油畫,其眼神貫穿人心,直接深入與人交融對流,讓他印象深刻;近代的培根(Bacon)則剖析人類卑鄙的人性、醜惡的軀體,同樣令他震撼。在決定畫自畫像後,他將自己的正面、側面、隔著玻璃的形體拍攝下來(我充當攝影師)、投射出「一朵雲」的創作想法:雲彩在身體游離、無處不在。他不只畫自己,更要畫自己的人生。

他告訴我,移動的雲彩如同進行著時間的河,每一階段的思維,在內心吶喊著,出生、學習、漂流過的痕跡、旅遊記憶一直呈現,隨著一朵雲流動,這些冒泡的小圈圈(也是雲中的水分子),有形又無形進行著。

爸爸常無法滿意作品的呈現,認為創作的背後,總覺得山窮水盡。過去的創作想法,重視內在調子、畫面深度肌理變化及古典的感情。而今他要求自己簡化、物化、走入機械式重複,要求畫面自己互動起來。這些機械式的圖形、圓圈,變化不同的視覺,能產生觀賞者不同的感受。他的思想與情感,像雲彩追求自由,放射出對大山大海,一望無際天空的嚮往。

藝術對他而言,是某種失落人的內心需求。20世紀初,現代藝術指立體派、抽象,創作者想要呈現藝術作品的深度與高度,以便讓人感動,甚至發狂。當代創作一看就懂,甚至分布在漫遊、消費物品、流行時尚、大眾化的視覺形象,快速傳遞著一些符號,能夠馬上拉近情感,下一秒就算泡沫,分解散了,也就了結了。而他很滿意目前的生活,創作源源不斷產生新的構思,不會貪心地想要包山包海,只需一點新的點子,把它完成。

最後,就像他所說的:人生最後階段的衝刺,沒有無病呻吟的權利,能夠繼續創作是很幸福的事,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時間之河的漂流一直延續,2006年發表作品一直發燒,2007年「回鄉」個展給我台南家鄉的溫情,豐富了失落的心情,2008「一朵雲」充滿著飛翔的自由,對這半世紀關心的藝術生命,一種關懷與分享,他還謝謝我的媽媽于玲、我、還有弟弟紀因,他在我們的成長中有一份榮耀融入創作中而留下某種記憶的圖騰。

女兒 殷因
2008.Oct

台灣畫新聞

回首頁
南畫廊
106 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200號3樓。Tel.02-2751-1155. Fax.02-2773-3135.
copyright©2000, Nan 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