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news /粘碧華 /日期: 2011/9/6

繪繡人生:粘碧華創作自述



粘碧華
藝術家

刺繡與繪畫在中國藝術史上,本是同源,尤其在歷代官階的服裝制度中,先繪後繡或繪繡不分家的精神,一直長存。像我這樣一輩子從事刺繡與服飾研究的人,很自然的,就會把日常賴以為精神食糧的刺繡,延伸轉化到我的繪畫作品上來。

因此,每當我有新作發表,都會特別提到刺繡,並特別費一番工夫,介紹其源流與發展的過程。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刺繡在我作品中的運用,等同於其他各類「繪畫媒材」的運用,絲繡之線只不過是繪畫材質的一種而已。這樣說並非要表明刺繡與我的畫作沒有多大的關係,相反的,正是因為刺繡材質的特殊性,富麗色澤的折射性,繁多紋案的變化性,各種圖式所蘊含的豐富象徵寓意,複雜針法所導出的線條變化,成了我繪畫的主要題材。除了上述因素以外,刺繡圖案更能反映歷史文化,並承載無限遐思的想象力與聯想力。因此運用刺繡,接通現代後現代,一直是我作品表達的主旨之一。

當然運用傳統刺繡圖案,在享受其好處的同時,也會引來一些負面思考。當西方現代主義正努力於擺脫宗教 文學,傳統與具象圖形的窒枯之時,東方傳統藝術所「師古人不如師造化,師造化不如師心源」的主張,又回到我們的面前來,刺激大家重新反省自己。東、西畫壇,都不謀而合的思考著,該如何由傳統造型圖案特定意像的牢籠中,跳脫出來。有時候,似乎把歷史感完全拋棄,變成了當代藝壇的主流。

不過,我卻堅持的在作品中,努力的保存許多刺繡傳統,決不放棄。原因無他。因為任何歷久不衰,留傳至今的傳統造型,都是經過時光的淘洗,在千錘百鍊之後,成為屹立獨存的標竿,是人類創造力和想像力的結晶。這些傳世精華,值得我們一再學習、利用並重新詮釋。這也是清末民初名聞世界的刺繡大師沈壽,沉潛繡藝一生,所體會出來的借古潤今的精神。只要我們心存當代,在二十一世紀的現在,還是可以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藝術大師,作為我們學習的指標。

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從事汰蕪存精的工作,如何活用傳統刺繡的精神,在造型、色彩、線條、構圖上,融入藝術創作者的內在經驗,表現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事件,展現對當代世界的關心。我們不能只沉迷於舊日的美好,或只經營自己內心世界的想像,也不能「一心只畫白日夢,兩耳不聞窗外事」。

心懷種種企求與面對種種限制,我在處理繪繡時,總努力把現實與傳統兩種不同範疇,結合再一起,好像在探索一個未知世界的奧秘,努力在衝突中求相容。希望經過想像力的主導,能將傳統圖案所蘊含的象徵,融入新構想與新空間之中,通過新、舊意象的衝突,達到讽刺與反省的效果。這些創作過程,讓不同材質的運用,產生了複雜的組合,經歷一種全新磨合的挑戰,永無休止。艱難挑戰的出現,成了我作品中新構圖與新內容的來源。

在材質的處理與構圖的結合過程,我想到了攝影技術中的偏光鏡原理。攝影師利用偏光鏡,以偏光特質,可以把物體或水面折射的反光現象,完全解除。偏光濾鏡的功能,是在過濾與消除影像中不必要的光源,而使攝影物象更清晰完美的呈現。我以生命與感情為光源,以繪繡手法為偏光鏡,顯影我的的思維,使之更清楚呈現在畫面之上,成為毫無雜質的智慧。

偏光鏡能有多好的利用,取決於先有光源,才能照物。繪繡人生偏光鏡的把持,也就在於點燃我人生一切的重要光源,諸如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家國、友情、讀書、創作、和我胸中炙熱不滅的愛情。

編按:
粘碧華2011南畫廊個展預告
展覽時間:2011年10月5日~2011年10月16日
展覽地點:南畫廊 敦南本館


台灣畫新聞

回首頁
南畫廊
106 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200號3樓。Tel.02-2751-1155. Fax.02-2773-3135.
copyright©2000, Nan 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