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小說 網路小說 /和平鴿 /日期: 2004/12/28
連載(16)
從這本書到那本書 【網路小說】

90年代以後,228事件透過美術品展覽,以政治以外的角度走入民間。許多美術作品以當時含蓄的間接表現,留下歷史的紀錄;有些則穿鑿附會,蒙上228故事,就成為媒體報導的焦點,事實又是如何?

上星期在國家認同的課堂上,老師談到台灣史研究的興起與主題,其中提到熱門的研究主題是228事件和白色恐怖。

他說,台灣史研究的傳承,從日本統治時期到戰後,在80年代政治社會變遷以後,台灣史研究正式進入學術界,民主化與本土化的主題,被熱烈的討論。可不是嘛?畫壇在鄉土藝術以後,本土藝術成為主流,比鄉土觀點更宏觀的審視台灣。

在他所提到的研究主題裡,當然包括原住民、殖民政策和社會變遷、台灣意識與社會運動…,在他關於美術的記憶中,特別提到那個畫家的作品,ㄧ如過去我所聽到,「真的是像他所說的那樣嗎?」

學術界對畫家發出這樣的問題,是建立藝評地位的開始。當然我知道他的意思是,一件普通的風景畫,硬說它和228有關係,說法很免強。後來的研究者,不斷會用放大鏡,去審視、去綜合、去比對一名畫家的作品、生平與言論。當哥雅畫著「 1808年5月2日起義」時,畫家所控訴的很明顯是一個反抗殘暴行為的作品,背後帶著憐憫與正義。

我的意思是,一件偉大的作品,尤其期待它成為歷史上被歌頌的傳世之作,除了技術,就是情操了;它不會是自憐式的喃喃自語,或一段編造的故事。

台灣畫家的作品和歷史地位,不是靠偉大政府出版的一本傳記書就奠定。所有攀附現實政治勢力下成名的畫家,到最後都不如他所期待的光耀。可是當畫家為了爭奪那樣的功名同時所展現的行為模式,已經預告藝術家被尊敬的高度。

只有作品,才能造就藝術家。

像我這樣一個畫壇的檳榔西施,從風花雪月開始到結束,人們總是看著興趣,甚至成為話題,就是不想正經看你一眼。

現在,我的書架平白多了許多東西,我撥開一個位置,專門放著這本書和那本書的相關東西,旁邊還有1991年以來的日記、筆記簿。

「妳們女生真恐怖,什麼東西都記得一清二楚。」

「哪有?我連今天幾日都不知道,」是的,由於記性不好,什麼都記下。所以,偉大政府那個林正,什麼時候接見我,說了什麼話,我又寫了什麼報告,下場如何,如今都一一從硬碟的某個角落現形。

寫〈不見天日〉那幾年,用了一大疊筆記簿,有些活頁的當時謄完了就撕掉,只有整本的才留下。而慌亂中,總是抓到一張紙就寫,連名片、面紙、電話簿都拿來用過。

今天陰雨綿綿,牆壁角落的燈光,宛如ㄧ首歌奏出抒情曲。在低潮的時候,不必想要高潮,讓它沉下去、沉下去、再沉下去。然後,生命會對你發出最美的光芒。

看更多…

網路小說 即時連載

回首頁
南畫廊
106 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200號3樓。Tel.02-2751-1155. Fax.02-2773-3135.
copyright©2000, Nan 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