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畫網 新聞 南畫網 新聞 /南畫廊 黃于玲 /日期: 2001/01/03
台灣畫派書庫
夢裡港口--許武勇立體畫派中的台灣情感
黃于玲

西元1907年至1914年間,立體派在巴黎迅速發展起來,不但分享世紀末科學以及素描的共同特性,也為十五世紀以降的藝術傳統劃上了句點。畢卡索與勃拉克即是當時兩位最重要的立體派畫家。

1937年,台北也出現了台灣美術史上第一幅立體派作品(於台北市教育會館即後來的美新處展出)。當時,不但未被承認,還被冠以類似「禽獸」等不倫不類的形容詞。該畫作者並未就此退縮,反倒於1951年至1968年的十六、七年間創作了包括「夢裡港口」等三十幅完整、豐富的立體主義作品。這些畫作在立體派知性、理性的約束下,居然自然而又神奇的被賦予濃厚的台灣情感,這位大膽揮動神筆的畫家正是台灣立體畫派先驅──許武勇。

在73歲的大半輩子裡,不論稱許武勇是醫生畫家或是畫家醫生,在這兩方面,他皆難能可貴的扮演了成功的角色。

只是1987年得知自己罹患腸癌,並開刀治療後,身為醫生的許武勇開始著急整理自己一生紀錄的成績單。

這樣的怪畫,好像是禽獸的面貌
許武勇回憶說:「五十五年前之1937年,我18歲,在台北市教育會館牆上,掛一件立體派畫作,這是台北高等學校開校紀念美術展中的一件,也是我的油畫作品,題目名稱是「自畫像」。看過的人家,總是驚愕的批評說從來沒有看過這樣的怪畫,好像是禽獸的面貌。這是我的第一件立體派作品,也可能是台灣美術史上第一件立體派油畫之出現。

以畢卡索、勃拉克為始祖的立體派是對象的剖析、調律、質感、量感為主的表現,但缺乏畫家的主觀的情感。實際上,畫家之情感注入立體派之畫面是甚困難的,但我的立體派作品,僅取其技術,再試圖將羅曼蒂克的情感注入畫面。」

許武勇在早年即有如此大膽的創作,多少受鹽月桃甫自由主義思想的影響。他在台北高等學校尋常科、高等科的七年間,直接受教於鹽月桃甫,也是台灣前輩畫家中唯一的一位弟子,後來考入東京帝國大學醫學科。

台灣立體畫派的先驅──許武勇
仔細回想台灣西洋美術的發展過程,許武勇不愧為「台灣立體畫派先驅」。以這個定位回頭再看他五十至七十年代的作品及其創作背景,心中不免要訝於,一位早年即已綻放異彩的畫家,註定終將成為該時代的代表性藝術家之一。

因為許武勇是位醫生,所以有一些紀錄必須事先提出來:

1. 台灣唯一入選日本獨立美術展的畫家是許武勇,時為1943年,第十三回。

2. 台灣第一位獲台陽展台陽賞的畫家是許武勇,時為1951年。

3. 台灣第一位應邀在美國舉辦個展的畫家是許武勇,時為1953年。

4. 台灣第一位立體派體派畫家,也正是許武勇,時為1937年。

畫家劉國松(註:摘自民國51年3月第239期今日世界「當代中國西畫展覽」一文。)說:「每談起現代繪畫,一般都認為在新舊之間缺乏一種聯繫。換言之,我們有印象派與野獸派的畫,也有抽象派的作品,唯缺乏立體主義的畫家,而許武勇則是我國唯一的立體主義者。」

帶著鄉愁的羅曼蒂克作品
1943年,24歲的許武勇以一幅「十字路」油畫入選日本第十三回獨立美展,當時日本名藝評家荒城秀雄在報上批評其作品說是:「帶著鄉愁的羅曼蒂克」。

當時比帝展、文展更難入選的獨立美展,參展作品之前提必須是以西洋材料作畫、風格脫離西方而具有東方自我風格者,入選比率只有五十分之一,而許武勇則是唯一入選的台灣畫家,目前東京美術館的典藏品,即以獨立美展入選者居多。

1950年以後的十六年間,喜愛大自然的許武勇下鄉行醫,也在高雄縣路竹鄉開始了一系列農村生活的立體派作品。如農村、靜物、漁港、民俗活動等,皆成了創作的主要內容。

與許武勇同年生、同樣留學日本,也曾同時在紀元美展第二、三屆中一起展出的畫家廖德政說:「以醫生這種科學者從事繪畫,在「生命」的看法上,絕對比一般畫家更深刻、更敏銳,在畫面背後,也必定有他嚴肅的內涵。」在立體派知性、理性的約束下,許武勇則成功的注入了台灣精神。

用立體派技術表現台灣情感
1951年完成的「春耕」是農村立體派作品中的第一幅,畫面前方是水牛、耕田的農夫與一棵芭蕉樹,遠方淡去的影像是濛濛春雨中的田野,以及水牛背上遊玩的少女。水牛、農夫是台灣農村的表徵,薪傳的主題宛若一首史詩,描繪台灣農村生活代代相傳的天命。

1959年的「竹筏」以誇張的角度,表達竹筏在海中刻苦求生的意念。故鄉的夜色,表面平靜,內裡郤滾動著無奈,台灣五十年代討海人的辛酸,在灰黑色調的畫面裡,形成一股強烈的巨流。

1964年的「海邊月亮」顯然受立體派大師勃拉克的影響,然而畫中的竹筏、漁具、漁家、海、月、砂石以及賦予畫面的情感,許武勇說全然與勃拉克離異了。冷色調的處理,既夢幻又詩情,用西方的技法畫故鄉的月,在我們台灣人看來,仍然與記憶中一樣明亮。

1964年的「夢裡港口」以破碎、分割、重組的技法,表現畫家心夢中的故鄉。無數細碎的色面代表上下、左右、遠近漂浮的竹筏,面海的漁家與岸上停靠的竹筏是靜態的風景,佈局在畫面的下半部,使全體產生詩情的效果。

白天接著夜晚來,春天接著冬天來,歡樂接著辛酸來,老年接著壯年來,1956年的「舞龍」由支配龍頭的老年者、龍陣的壯年者到看舞龍的小孩,宛若人生由生到老,代代交替。

許武勇說,世界上沒有一位醫生可以創造永恆的生命,頂多只是延續疾病的痛苦;而繪畫藝術則可彌補醫學上的缺憾,使人類在精神上得到永恆的幸福。看來,醫生畫家是比畫家醫生有一份更好的成績單了。

摘自1992年7月南畫廊許武勇畫冊。台灣畫第8輯

回首頁
南畫廊
106 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200號3樓。Tel.02-2751-1155. Fax.02-2773-3135.
copyright©2000, Nan 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