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歷史 /黃于玲 /日期: 2001/02/21
歷史 台灣畫蒐藏家系列-1 林清富

在畫裡尋找台灣情
「又野又有力就是台灣味!」

●年輕的早期收藏家

順益企業負責人林清富是一名七○年代投入台灣畫收藏的早期收藏家。冠上「早期」很像是對早期台灣畫家冠上「前輩」一樣的意思。他們對後來者而言,在收藏品或創作品的質量上,具有不可取代、甚或無法超越的時空意義。

九○年代,當有心人擁有更多的財富卻遍尋不著一幅「台灣名畫」時,那些偶而在畫冊上驚鴻一瞥的名畫並未消失,只是暫時不出江湖。它們被安置在有恆溫恆濕控制的倉庫裡;在層層厚重必須刷幾次卡才得以進入的鋼門外,留有一份登載詳盡的典藏清單,它們被保護的程度,一如故宮國寶。

這名開始很早、佔有蒐藏優勢的台灣名畫護衛者,買第一幅畫時,三十歲還不到。

●畫作和原住民文物中的台灣情

目前坐落於台北至善路故宮博物院斜對面的「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最先構想是要開設來當作林清富藏畫的美術館;當中包含他的原住民文物收藏。可是當他委託日本「乃村工藝社」進行規劃時,卻要求他在畫作與原住民文物之中擇一;兩者不要並陳。考慮後,他決定先以原住民文物成立博物館,美術館暫緩,因為畫作一直還在收藏之中。

在「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的文物販賣處,林清富拿著一幅框起來的台北老地圖訴說他的童年。他的老家位於現在的北門附近,當時名為大和町,父母經營的「順益行」也就位於此地。林清富就讀隔著幾條街以外的台北福星國小,十歲左右,最喜歡和同學溜到水門邊去玩水,因為害怕弄濕衣服回家會挨罵,他只好光著身體下水,一直玩到黃昏才拾起書包、便當盒回家。沿著淡水河緩緩西沉的夕陽,總在他最盡興時落山;後來看見老畫家畫的【淡水黃昏】,彷彿是看見了自己的童年。

1947年生於台北繁華大和町的林清富,開始蒐藏畫作時才二十多歲,因為太年輕又臉白像一名書生,常被畫家看做「猴囝仔」,沒有戒心的搬出許多好畫共賞。陳進就曾對她一幅【幽香】糊裡糊塗答應割愛時,後悔得一夜難眠。林清富只好安慰她說:「畫放在我這裡和放在妳那裡都是一樣的,」不但會全力照顧,隨時要展都可以出借,她這才又展出笑容。林清富在七○年代開始台灣畫專一路線的蒐藏,有兩個原因:第一是基於富而好禮,社會富有了總會要求精神生活的滿足;第二是認定自己為台灣人,對台灣的情感無可替代。

林清富的典藏清單,記載幾百幅台灣名畫的身世血統。它們從第一代台灣前輩畫家開始,在台灣中堅畫家群中持續著;它們的共通點是「台灣人畫的」或「畫著台灣」。第一幅畫被典藏的時間是在好畫充斥的年代;那時候,只要有錢再有一點「台灣情」,就可以擁有前輩畫家的傑作,不貴而且不假。當時的蒐藏家大都是對畫作有一份真摯的情愫,不過林清富則多了一份理性的判斷。

●童年遇見李梅樹

他的母親林夫人月裡女士,1919年生於鶯歌,是一名能幹有愛心的台灣女性,在順益行的工作之餘,總將心思寄託在虔誠的佛教信仰上。三峽祖師廟是當年她最常去膜拜的廟宇,她祈求神明保佑她的家庭平安、事業蒸蒸日上。當這間前輩畫家李梅樹專心營造的廟宇需要經費時,林簡月裡女士每次都是慷慨解囊大力支持。

所以當1977年林女士去世後第二年,林清富拿著一張母親的相片請李梅樹畫一幅人像畫時,他隨即說:「沒問題,她對祖師廟的貢獻太大了。」

李梅樹傾全力以他畢生專注的人像畫技巧,于1979年完成162×130㎝的【林夫人月裡女士像】。這幅李梅樹花費半年構思草稿、又畫了一年半才完成的巨幅人像畫,被安排許多具有象徵意義的配件,以襯托畫中人物的身分、生活與信仰。例如:觀世音像代表林女士的慈悲心,木雕的屏風是林女士支助李梅樹貢獻在祖師廟的作品代表,紅架桌上披著象徵家運興隆的龍紋絲巾;其他古董花瓶、珊瑚、印度大象等動物雕像伈ㄛO大戶人家的蒐藏品。人物右側盛開的薔薇,以局部觀之,則是一幅李梅樹典型的靜物畫。

這幅包含多幅畫作在裡面的巨作,在李梅樹為數甚多的人像畫作品中,特別展現台灣早期女企業家的形象。它以豐富的背景佈局不同於一般的肖像畫,畫家所營造主題人物的生活情境與時代氛圍,似已開啟台灣人物畫的先鋒。林清富所提供的相片是1976年母親在公司三十週年慶酒會上的留影,她的眉宇間,混合著智慧與疲勞的神色;她放在酒會桌上的手,被改換成輕按在紅架桌上,她手下的世界則由那條龍象徵著。林清富一直將這幅畫掛在家裡。

隨著母親和李梅樹的交往,從小林清富就看著畫家在家裡進出,他的言語和作品總如空氣一般飄蕩在他青春的歲月裡;也許這樣才引發他早人一步涉入台灣畫蒐藏也有可能。他說:「從過去皇帝的生活到現代的商業都市,都是藝術存在的地方。」他看準藝術在文明社會的必須性,二十多歲就開始買畫,至今不斷。

●台灣的陽光令人陶醉

幾年前,林清富曾去拜訪另一名台灣畫蒐藏家呂雲麟。「天啊,這麼多畫!」他一進門就看見那老房子裡如山一般堆積著的畫作,不禁嚇一跳。

比起其他早期蒐藏家許鴻源、呂雲麟,林清富在第一代前輩畫家上有比較完整的收藏,幾乎囊括每一位前輩畫家的代表作。由於每一幅畫都是他親自挑選或與創作者深談後才擁有,所以他對每一幅畫的內容都如數家珍,即便是典藏清單上研究員的小疏忽,在百忙中隨意翻閱,都可以一眼看出。他從不說他有多少張畫,而是說著畫中的色彩、情感與內涵多麼撼動人。

1985年,他以父親之名成立「財團法人林迺翁文教基金會」,轉而以這個基金會的名義收藏畫作,1997年更將他過去買來的畫全部捐給基金會,在組織的運作下,建立起完整的保存環境與資料網路。他敬重畫作的程度,使人覺得前輩畫家雖然走過苦難,卻沒有白活。

他指著掛在博物館辦公室牆上一幅中堅畫家張炳堂的風景畫說: 「誰看到他的色,都會驚得跋跋倒!」 畫中,台南武廟火紅色的建築側面正下著濃烈彩色的風雨。他最欣賞張炳堂強烈的、野獸一般的色彩於是又接著說:「像這樣又野又有力,最有台灣味了。」他曾選南台灣畫家張炳堂的畫,作為相關企業的賀年卡,因為畫中充滿台灣的陽光,令人陶醉。

●用直覺感受畫中的喜怒哀愁

林清富幾乎同時開始原住民文物與台灣畫的蒐藏,他在文物收藏的場合認識畫家施翠峰,也透過施翠峰進入繪畫欣賞的領域。他的畫作蒐藏品大多數在畫廊購買,極少數才在拍賣場上標得;每一次看畫都由一兩位秘書陪同。他對畫作一直有著幾近專家的直覺判斷力,也許是看多了眼光也磨得十分銳利,一眼即可觸及畫中的「氣味」。他在看畫時,用直覺捕捉畫面上陽光的辛辣、泥土的臭青味、花卉的幽香、人物的柔美、苦悶的象徵意義,以及廟宇中瀰漫在空氣裡的虔誠之心伈ㄔH台灣情為出發點,他說:「我是在這裡長大的,」那些東西每一樣他都熟悉。

其實他買畫的過程並不順利。早年去新生南路李石樵的畫室,他雖然可以看見畫家絕大多數的畫作,但是李石樵對他說:「三十號以上都不賣!」那時有些畫家將作品分為兩類:一種是參展的大作、一種是小的畫高興的。可是林清富總是看上李石樵的大作,他想,這些畫家大都是「酒國的」送一些洋酒來也許會改變他的心意。果真後來再去看畫時,都是帶酒去,1978年一幅30F的【後院小池】就是這樣走在法律邊緣得來的。

當林清富由李石樵談到張義雄時,臉上突然失去笑容。「這是他心情不好的時候畫的,」他指著張義雄的【胡同之雨】心思也同時落入畫面那深重沉悶的窄巷之中。他進入畫裡的世界、再轉換到另一幅畫裡的另一個世界,似乎是在作一種深刻的心之旅行;當他來到曾培堯的一幅乩童畫前,畫中的鬼魅陰影在他眸中映照出一種陰森的光芒:「這張畫看了令人害怕。」青面獠牙在黑暗、煙霧繚繞的樑柱間眼露凶光,是一種小孩看了會「哇--」一聲大哭的圖像。

直到陳進的【洞房】出現,林清富看見新娘薄衫下隱隱若現的乳頭以及羞澀的神情,臉上才又恢復紅潤的生機。

然後我們又同時看見三幅陳德旺鮮為人知完整的作品,尤其是在1975年陳德旺的三重畫室遭逢火災波及許多畫作之後,一幅1964年的12P【巷】,1972年的【風景】,因為早期被林清富收藏才逃過一劫。畫中優美的色彩,因為時間的累積而更顯出沉澱後的美麗。

其他如李梅樹充滿力量的海景畫、廖繼春的50號新具象【花園】、楊三郎的【玉山殘雪】、【野柳】、葉火城的【鹿港古屋】、【東港修船廠】、李澤藩1938年的【新竹火車站】、陳德旺1975年的【觀音山】、洪瑞麟1980年的【白樓】、張義雄的【古早淡水】、顏雲連的【雲海】伂戊o些作品在我們記憶所及的台灣名畫印象中,宛如星空中被遺漏的星系。它們安靜的高掛在林清富設備完善的典藏室裡,每一幅都是他憑直覺親自挑選蒐藏,並深知它的背景故事。

●背著鎮家寶下山的酋長

1998年九月「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對面由台北市政府成立「台灣原住民公園」,外雙溪在秋風中緩緩流經林清富催生的博物館旁。近三十年來台灣畫作與原住民文物的收藏、規劃,直到博物館啟用成為社會的文化資產,一路走來,林清富就是記得原住民朋友和畫家。

七○年代,原住民朋友時常背著或抱著鎮家寶來到台北大都市,他們由山上坐夜車,清晨四、五點鐘就來到台北火車站,然後走到林清富位於北門附近的家裡等待;每次在見過這名識貨的老闆之後,都是滿足的捧著現金回到山上。「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每一件真跡都隱藏一段無奈的故事和原住民的汗水;林清富以幾十倍於收藏價格的開銷成立博物館,不知道原住民朋友看見了當年背下山的寶貝變成館裡的陳列,是何感想?不知道人們看見這些早年被企業家保存下來的原住民文物真跡重現社會,是否聽見土地的呼聲?

和原住民一樣,有一天南畫廊林復南也送一幅廖繼春50F油畫給林清富看,他知道賣掉這幅畫等於是失去一件鎮家寶,第二天他就後悔了。八○年代,林清富也由南畫廊林復南陪同前往顏水龍、楊啟東伂它捄e家畫室去挑選畫作;他入寶山很少空手而回,欣賞畫作時很尊重藝術家,挑畫都憑直覺,迅速下決定。對於林清富的買畫行為,與其稱他是一名年輕的早期蒐藏家,其實是更接近「替社會留下鎮家寶」的定義。

在博物館的辦公室裡,林清富只喝加了許多牛奶的茶,他的公事包裡放了兩架袖珍型來卡專業相機用來拍攝別人,辦公桌底下則擺著一把吉他。他的時間都花在一個接一個的會議上,但是談起好玩的相機和畫的故事,臉上特別充滿笑容,彷彿一片草原吹過春風。

●呈現二十世紀台灣美術風貌

林清富的畫作收藏品,在八○年代順益企業出版「台灣畫家選集」中公開十五件,1999年出版的『見圖思情』作品集則包含一二○件藏品。每一件都幾乎是畫家的代表作,例如陳進1986年在北美館的八十歲畫展、1996年在歷史博物館的九十歲回顧展,果真由林清富出借當年畫家不願割愛的【幽香】外加【洞房】、【北港朝天宮】伂奶韭T都是她很少見的題材。從1895年出生的陳澄波的【嘉義公園】開始,林清富還擁有:李梅樹、廖繼春、藍蔭鼎、顏水龍、陳植棋、楊三郎、李澤藩、楊啟東、陳英聲、陳慧坤、李石樵、葉火城、張萬傳、陳德旺、劉啟祥、洪瑞麟、張義雄、鄭世璠、蕭如松、廖德政伂市e輩西畫家,林玉山、陳進、郭雪湖、林之助伂末曲m畫家的畢生代表作;以及無數中堅畫家作品。他的典藏清單顯示二十世紀台灣美術活動的紀錄;他的藏品也完整的呈現台灣二十世紀美術作品的演變軌跡與風貌。

很特別的是林清富生於1947年,這個劃分台灣人民命運的分水嶺。他雖成長于戰後時期,卻在日據時代與國民政府交接的縫隙中開始他的人生。當我們欣賞這位蒐藏家的藏品時,當我們疑惑他為什麼以個人的台灣情為典藏路線時,決不能忽略土地給他的情感、時代給他的思想、以及人們給他的愛情;是這一些決定了今天我們所看見的一切。

摘自收藏20世紀

回首頁
南畫廊
106 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200號3樓。Tel.02-2751-1155. Fax.02-2773-3135.
copyright©2000, Nan 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