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展詳文 畫展詳文 /南畫廊 /日期: 2001/02/15
畫展詳文
南畫廊回顧展
移動前,最後一檔1993.11.06-21展出

南畫廊異動回顧展
畫展期:1993.11.06-21

1993年遷新址主持人林復南的感言

定在11月6日至21日畫廊遷移前的最後一 檔展出,算是對自己,對社會,對未來的一種交待與期許。 展出內容足可窺視半世紀來台灣畫家心血創作的精華。其中多數是南畫廊創立 以來的典藏品。畫家有:陳澄波,李梅樹,郭柏川,李仲生,劉新祿 ,顏水龍,洪瑞麟,廖德政,林之助,許武勇,莊世和,陳錫樞,林 錫堂,馮騰慶,丁雄泉,吳王承,曾茂煌,林瑞明,陳昭宏,施並錫 ,葉子奇,李民中,傅慶灃。

一.台灣畫派的搖籃

在時代的巨輪下,我們勢必要往前看,所以,尋找戰後台 灣畫派的創作理念和特色,是我日夜不改的目標與方向。南畫廊總要在目 前渾沌不清,語焉未明的繪畫美術環境中,整理出專屬於我們台灣的 繪畫風格。「TAIWAN SCHOOL—台灣畫派」並非是空洞 的名詞,而是將來我們立足世界的美術名牌。由戰前前輩畫家(18 95—1919出生),戰後中堅畫家(1920—1946出生 )到中青畫家(1947—1970出生),一百年來,屬於我們的 繪畫傳承是什麼?每個世代都有其交替的媒介,並非完全的推翻與創 新。

二.走過現代

1980至1986年間,南畫廊以現代畫為經營重點,尤其是 1984年密集舉行多檔年輕藝術工作者的畫展,創新就是一 種珍貴的寄託與希望。1986年,畫廊火車頭作了90度大轉彎, 改以本土西畫為經營重點,並於當時起的每次展覽中,融入台灣精神 與字眼。七年前的大環境,我們不說什麼,也常使某些人或多或少將 我與黨外、民進黨畫上等號。

我是道地的台南人,一生只愛藝術,今年初舉辦的《紀念二二八台 灣畫展》在台灣畫發展上,具有歷史性的意義。

我認為所有的前進,應該以成長背景為後盾,在繪畫作品的經紀 上,我走過現代,走入本土,也是一種因時制宜的方法。

三.本土畫抬頭

由現代改為本土經營,財務上隨即轉虧為盈。這個結果使我哭笑 不得,我原是一個現代畫(抽象)畫家,起初為堅持推動現代畫的理 想,我與畫廊共生死,前後奮鬥六年,年年賠,賠到只剩下一條褲子 ,也不甘心關門罷休。轉為本土非我個人樂意,只是認清這個時代、這個現實 社會中運作的一個稜(眉)角,必須如此作的。

直到1989年南畫廊收藏家中心成立,認識了廖德政的畫 與人,才真正對本土畫有發自內心的尊敬與熱愛,推動本土,捨我其 誰?我希望台灣人的畫給台灣人收藏,由這一代延續到下一代,並且 以它為愛,以它為榮。

四.台灣畫雙月刊創刊

為了本土美術的發展,1992年9月南畫廊獨資發行台灣畫雙 月刊,這份有理想的刊物,在創刊時獲得的專家評語是:像教科書, 能出到六期就不錯了,頂多只是一本私人流通刊物。今年10月,台 灣畫不但出版第七期,並委由台祥圖書公司以美術雜誌發行全國數千 個販賣點,有些訂戶說:我一輩子訂閱。

我想作的事,必先說服自己它是對的,然後就做,即使只完成想 像的百分之一,也是做了。我是個不作夢的本土阿Q,《南畫廊回顧 展》是像我這樣一個阿Q的典藏展,歡迎前來參觀指教。

五.老店新枝

《南畫廊回顧展》之後,我們將離開這個相處十年的老屋,遷入 敦化南路一段200號的新址,繼續為台灣畫的永續經營服務,19 93年12月8日,我們在老店的新枝頭見面。

1980_1993台灣畫派的搖籃— 南畫廊新址,展現新的視覺空間

參展畫家

陳澄波 郭柏川 李梅樹 劉新祿 李仲生 顏水龍 洪瑞麟 林之助 廖德政 許武勇 陳錫樞 莊世和 林錫堂 丁雄泉 馮騰慶 吳王承 曾茂煌 林瑞明 陳昭宏 施並錫 葉子奇 李民中 傅慶灃

畫展新聞搞

回首頁
南畫廊
106 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200號3樓。Tel.02-2751-1155. Fax.02-2773-3135.
copyright©2000, Nan 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