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畫廊新聞網 南畫廊新聞網 /南畫廊 黃于玲 /日期: 1999.7.3
風景畫中的「季節性」
初夏之畫專題展

1999.7.3~18展出 7.20~8.22暑休
一幅描寫台灣夏天的風景畫,如果「感覺不到熱,」或「陰影下的清涼,」那麼要這幅畫幹麼?

許多鄉土作品看得出描繪牛隻或是工作中的人們,也看見外地人搶搭鄉土列車描寫台灣農村景色。先不講求佈局如何;在整幅畫裡,若是呼吸不到台灣熱熱黏黏濕濕或是開闊率性的空氣,那些創作,都只是一種泛泛,要一幅泛泛的作品幹麼?

用題材來喜歡或討厭一幅畫是很危險的,用流行題材來爭取或逃脫個人的創作之路也是一種危險的態度。

1999年的收藏家已經不像十年前,或二十年前那麼單純,一幅畫不能光靠題材取勝。畫家在畫室裡思考的,也不得不加入更多心靈的觸覺。

學習熱處理科學的呂璞石博士(1911-89)最早在畫面中提出「溫度」的訴求。他用三十年時間畫畫,在同一畫面中:也許是靜物畫或風景畫,實驗溫差在視覺上的呈現。有幸同時看過他多件作品的人說:
「喔,每幅都一樣哪。」

「不,每幅都不一樣!」溫差,是一種感覺,怎麼「看」得出來?但是他令人「感覺」出來了,他認為熱空氣是可表現的,也是畫家該表現出來的。

風景畫的「季節性」,尤其是台灣夏季,在1999年以及未來變成一種可挑戰的課題。呈現艷陽高照,荷花盛開,林中溪水涓涓,海水湛藍阞熊e作,不論題材是什麼,同樣是在畫「夏天」。這些畫沒有牛隻與稻田,卻充滿台灣味,因為畫中帶著濕與熱。

1999夏季南畫廊展出「初夏之畫悜毀熊e的季節性」探討台灣中青輩畫家對風景畫所作的突破。劉復宏(1943~ )陳星辰(1945~ )孔來福(1947~ )劉得浪(1958~ )都是戰後出生的一群台灣畫家,他們的成長並不像前輩畫家那樣在日治時期接受日式教育,對於畫作的詮釋有著更完整的自主性。

陳星辰畫:〈阿里山泉〉〈八斗子鳥瞰〉〈老街的黃昏〉〈陋巷之晨〉〈霧中歲月〉,呈現台灣夏季的風景主題。孔來福的〈賞荷〉表現荷田的壯闊,光線中帶著濃厚的暑氣。劉得浪的〈福壽農場〉是人們避暑的風景勝地,山巒在麗日下層次分明。劉復宏長年住在基隆海邊,天天與海為伍,他說:「海24小時都在變化。」何況是一年四季。這些畫家努力透過具體的題材表現心靈觸覺的作品,比忠實的描寫風景更能打動人心。

「這幅具象畫表現得夠好了嗎?」許多畫家因為透視不好素描基礎不紮實,轉而投入怪力亂神,讓人以為那就是創新。我們何不回歸原點很本份的看一幅畫,閱讀它的內容?

「初夏之畫的季節性」專題展,仍以寫實畫風為主,收藏者可以以更低的畫價收藏到更好的畫作。台灣寫實畫之路仍在發展中。


回首頁
南畫廊
106 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200號3樓。Tel.02-2751-1155. Fax.02-2773-3135.
copyright©2000, Nan 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