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xHyperLink
   
 
4530 農場 7703 上海街景 林壽宇 迴想 7387 退潮 河邊風景 龍山寺
作品
台灣画 OnLine
展覽
台灣ArtPrice
會員服務
關於南畫廊
舊版網站
我要買賣畫,留言 會員登入
 
關於南
關於南
所有文章
新聞(1089)
南畫廊的故事(31)
日記(620)
剪報(191)
名人部落格(7)
藝術與投資
藝術與投資
藝評(152)
市場與行情(107)
台灣畫
台灣畫
歷史(155)
畫會(14)
e台灣畫(80)
個人美術館(5)
台灣畫100選(12)
for Kids(99)
美術導覽(136)
Group
Group
為歲月塑像-林復南「回鄉2007」油畫
 來源 : 南畫廊新聞 NAN news
文◎謝東山


英國詩人兼文論家柯勒律治(Samuel T. Coleridge 1772-1834)在他的〈論韻文或藝術(On Poesy or Art 1818)中說過,藝術發生於當人的心靈(human mind)被外在形象所打動時。但是,令我們感到愉悅的根源不是呈現在眼前的事物,而是被藝術再現的東西,情形就像小說感動讀者的不是文字,而是文字所訴說的那個故事本身。藝術家所模仿的是事物內在的東西,即模仿自然精神,或柏拉圖說的對客體的回憶,才可能在客體中創造真正自然的東西;一幅好的畫像並非與真實人物相似,而是與回憶中的人物相似。林復南的繪畫帶給我們的也正是如此,令我們感到愉悅的不是畫中的色彩與線條,而是色彩與線條所再現的東西。在他畫的「回鄉2007」系列中,安平並非與真實相似的台南安平,而是回憶中的安平。

為歲月塑像

林復南最近的油畫創作,其動機明顯地是在為歲月塑像。「回鄉2007」系列試圖以抽象的繪畫,描述他對台南古城的情感,把對古城的情緒投射在畫布上。這種情緒來自畫家與古城市長期邂逅,從而體會到,時間一分一秒的流逝,「影響著大自然變化,產生了悲壯、感傷的情緒」,以及「無可奈何之情。」〈午后・安平〉(2007年)、〈日落〉(2007年)所描繪的,可看成是這種情緒的形象化之作。將這種種情緒,透過抽象的繪畫形式,呈現出來的並非明確可見的事物,但卻比真實的事物更加真實。林復南的繪畫不在寫景,而是在寫由景而生的情感。誠如英國詩人葉慈(W.B. Yeats)在〈詩歌的象徵主義〉(’ The Symbolism of Poetry’)所言,所有的聲音、顏色、形式等都能夠生出一種聯想或喚起某些非現實的力量,這些力量通過我們的心靈時,就成了情感。林復南2007年所創作的〈蛻變(1)〉和〈蛻變(3)〉兩件作品,可以看成葉慈這段話的最佳註解;確實,我們對它們凝視越久,我們的聯想就越明朗。

追憶逝水年華

林復南2007年的油畫創作,所要表現的主要是對逝水年華的追憶。他的「回鄉2007」系列,再現的不是具體有形的東西,而是畫家個人的情感,包括對歲月消逝、城市遞變的感觸,以及對童年往事的無盡緬懷。他說:「縱觀歷史的演變,逃不出時間、歲月殘酷踏著過往一點一滴流著汗、血,咬上心靈深處。」或者是,「回到台南或安平,是憂傷的情感,…這個城市給我的是歷練過的痕跡,是繁華過的累積,溫馨的,帶點傷感寂寞」。回到出生與成長的古老的家,「一些剝落的牆痕跡,神秘的道、儒習俗佔很大的精神面,很奇妙。」人生無奈是此系列作品的主題。

而追憶童年對大海的印象,最深刻的記憶是六歲時畫家第一次看到安平附近的旭海,那種無以名狀、深不可測的大海,其雄壯的波濤、湛藍的海水,以及海浪捲起的轟然大響,令人畏懼被吞嚥的害怕,所有這些皆令畫家記憶猶新,彷如昨日。永恆無盡的大海浪,如今在畫家的心靈中,已化為單純的永恆。這種感情與畫家的生活、成長結為一體,以致於變成一種私密的、無可盡訴的感覺,必須透過抽象的顏色、形式來傳達。一點線,一片色,累積成「一片感觸,失落,憂傷」,林復南如是說。2007年製作的〈旭海〉和〈旭海・狂風〉兩件組合油畫,總結地闡釋出畫家稚齡時期對大海的深刻印象。

化平凡生活為詩情

在「回鄉2007」系列中,林復南所採用的創作手法雖帶有濃重的自動技法味道,但畫面效果往往頗富詩情。情感要如何轉換為視覺藝術? 一般而言,畫是無聲的韻文(mute poesy),是經過精煉後的圖像,表達了人的心靈中的理性目的、思想、觀念及情感。但是畫與韻文不同的是,畫不是透過發聲的言語來表達,而是透過形式、顏色、大小(magnitude)、比例等方式。因為是無形象的,林復南的繪畫所用的形式同時也就是內容,題材被抽離了。在此,思想、觀念及情感透過形式(form)、顏色(color),被轉化為視覺語言所構成的繪畫。

但是我們如何知道這些由視覺符號所構成的畫,代表的就是林復南所感知的自然或人文世界?首先,自然形象或人文現象雖先於人的意識、也先於知性行為而存在,然而人的心靈卻可以將所有散佈於自然或人文現象中的理性之光聚攏起來,讓這些形象與思考、意識相互結合,使自然成為情感,情感成為自然。對林復南來說,創作對他而言就是浸潤在自己的情感中,然後透過視覺符號構成自己的想像經驗或印象,再將印象轉變為觀念,也就是把心靈轉變為意識。如此,在他所認識的世界中一切都有了表現情感的特性,以純粹的心靈經驗來進行情感的表達,在想像中不自覺地顯露出某種感情。林復南的繪畫藝術,本質上乃是界於思想和物質之間的產物,是自然與人的和諧結合,是思想的有形語言。

其次,每一件完美藝術作品必然都存在著內部與外部的協和。為此,藝術家必須依據嚴格的理性法則,獨出心裁的創造形式,才能使自己融於自然並且理解自然。林復南的畫法雖泰半始於前意識的(preconscious)狀態,但最終從未離開繪畫作為造型藝術的考量。在創作過程中,他常面對著作品,「時時刻刻懷疑作品上的深度、寬度是如何,再洗練,補強?」他的抽象繪畫放棄外在真實世界的描繪,回到具有內部實在性的意識,他把對事物的意識轉化為對事物的回憶,然後透過形與色表現出來。如此一來,藝術不再模仿或遵從外在的現實,而是回歸想像,並藉由藝術法則將想像統一起來,使現實與藝術重新獲得富有活力的節奏。

結語

「回鄉2007」系列繪畫包含著空間、時間、圖像,當三者被連結在一起,並以抽象形式展現出來時,林復南的圖像便有了詩的想像性。詩在本質上是想像和現實取得均衡的結果,而詩人的功能正如華萊士•史蒂文斯(Wallace Stevens)所言,是使自己的想像成為讀者的想像,只有當他自己的想像在別人心裡發亮,他才實現了自己的功能。詩人創造了一個我們永遠嚮往但並不了解的世界,因為詩賦予生活最高的虛構形式,使我們得以願意生活在平凡無奇的世界中。做為一位詩情畫家,林復南正在創造的藝術確實能提供觀賞其畫的人,某種想像的、詩般的世界。

摘自南畫廊《林復南回鄉》畫冊

謝東山     發佈   
 師大美術系研究生參觀楊樹煌畫展(2007年11月9日)
 南畫廊11月10日再展丁雄泉「密室」越來越色(2007年11月7日)
 剪報【2007/10/28 自由時報 記者林相美/台北報導】旅法畫家楊樹煌辦個展(2007年10月30日)
 八卦山下的羊群 (2007年10月30日)
 A Monument for the Times – Lin Fu-nan’s “The Native Returns 2007”(2007年10月25日)
 為歲月塑像-林復南「回鄉2007」油畫(2007年10月25日)
 楊樹煌.第二章──2007個展序文(2007年10月24日)
 楊樹煌、劉永仁擔任聯邦美術獎評審(2007年10月23日)
 一疊畫冊(2007年10月16日)
 油畫現象學楊樹煌 (2007年10月10日)
 The Oil Painting Phenomenology of Yang Shu-huang(2007年10月10日)
 
  
窗前花正好,天上彩雲飛。
忍辱如地一切平等
期望
忘懷得失
小堂深靜無人到, 滿院春風
烏托邦
釣
女王石
咪咪
青色山派
藍發
煉
野地 Wilderness
彩色的景象
閒窗
春天不識
無題
騰
生日快樂
拐瓜

南畫廊 copyright©2008, Nan 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