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xHyperLink
   
 
翁崑德 2004 蕭如松 霧餘 柯錫杰 2019 7961 淡江春 我是一朵雲
作品
台灣画 OnLine
展覽
台灣ArtPrice
會員服務
關於南畫廊
舊版網站
我要買賣畫,留言 會員登入
 
關於南
關於南
所有文章
新聞(1089)
南畫廊的故事(31)
日記(620)
剪報(191)
名人部落格(7)
藝術與投資
藝術與投資
藝評(152)
市場與行情(107)
台灣畫
台灣畫
歷史(155)
畫會(14)
e台灣畫(80)
個人美術館(5)
台灣畫100選(12)
for Kids(99)
美術導覽(136)
Group
Group
告別農村/台灣中堅畫家的故事
 來源 : 南畫廊新聞 NAN news

黃于玲

幾年前,老家的四合院要拆除了,我們全家三代大小由台北帶著照相機、攝錄機匆匆南下,想留下老家最後一瞥;孩子沒見過四合院,很興奮的在前後院、古井邊奔跑著。

其中一張老家的相片,委託很會畫古厝的畫家孔來福畫成一幅油畫「社口」。

那老家的形影在「社口」這幅畫中永遠留下,我將這幅畫掛在辦公室裡;那一天留影的小兒子,也從我懷裡長成翩翩少年。

畫中,那夕陽餘暉映在老家殘破的土角壁面上、還有兩堆曬乾的相思木柴。這樣的畫面令人以為:等一下,外婆就要下廚房作晚餐了。

可是,外婆已經去世,母親已經去世,我純真的童年也已一去不返。

在小時候玩耍的木蘭花樹下,找不到墜落的花瓣,昔日熟悉的清香,並未隨晚風飄來。不忍心看四合院被拆,那個黃昏離去時,我就在心底向老家告別,向陪伴我長大的農村告別。 台灣農村,像清風、像浮雲、像陽光那樣自然存在我的心底,他不是一串生硬的印在書上的鉛字。我的呼吸帶著稻香,我的笑聲像是黃昏時來和雞隻搶食的麻雀,弟弟手上的泥土總是捏著牛和豬;我們都赤腳在泥地上奔跑著。

遠離農村三十年,他不曾一日夜在我的夢中淡去;他是我生命中的第一個印記(Imprinting)沒有人能從我的記憶中偷走。

台灣農村,我們的老家,在前輩畫家筆下,有純樸自然的一面,好像是一段生活的摘錄。到了中堅畫家,他們風景畫中的鄉野,多了一分臨去的愛惜,越是覺得農村景色在消失中,越是日夜拼命的畫著;生命中的印記,怎會輕易忘記呢?

「告別農村悀什穔e家的故事」寫幾位我遇見的畫家,他們畫畫的背景與年代,都比前輩畫家更接近我們的時代。他們創作的動力與生活背景,也稍稍有別於前輩而更易於體會。他們的技巧進步、思想多樣,在日治時代走向八、九○年更西化的時刻,突然發現保有本土愛情在創作上的必要性,於是刻意保有。

他們幾乎成了世代輪替中的紀錄者,每人都說:

「今天不畫,明天就沒有了!」看到畫的人說:

「啊,這幅畫讓我想起老家。」

我們的今天是延續祖先昨日的成就,我們的明天也將帶著堪向子孫交代的任務。如果我們忘記所來的地方,子孫也將更快將我們遺忘;如果我們糟蹋我們生存的空間,要讓同樣將立足在此的自己的血肉何以為繼?

本書所寫20名畫家的故事、對「台灣農村」「中堅畫家」的描述,以及「老對少」深度對談一次難得台灣老中青三代畫家的面對面談畫,都是我自1992年起一一對畫家本人所作的訪問與紀錄撰寫完成。

中堅畫家的故事,描寫他們來自農村的故事與創作。

「告別農村」不是一件事、或一幅畫,而是人和土地間的愛情的呈現;也是一切創作的原動力。

摘自《告別農村/台灣中堅畫家的故事 序文》

黃于玲     發佈   
 呂基正作品即將公開(2001年3月2日)
 慶祝325美術節《玉山雄姿》專題展(2001年3月2日)
 那買畫的風範-收藏20世紀序文(2001年3月1日)
 《小小名畫鑑賞》-有香蕉樹的院子(2001年3月1日)
 美術童年深度對談(2001年2月28日)
 告別農村/台灣中堅畫家的故事(2001年2月24日)
 劉得浪與台灣大山(2001年2月24日)
 幸福的歌聲 -台灣膠彩畫第一人林之助(2001年2月24日)
 一幅畫的故事 暗日(2001年2月23日)
 台灣畫蒐藏家系列-3 徐正毅 (2001年2月23日)
 兒童美術童話國(2001年2月23日)
 
  
了無塵跡
忘歡而後樂足
期望
海角天涯行略盡, 三十年間,無處無 遺恨
駕一葉之扁舟,舉 匏樽以相屬
東籬把酒黃昏後
黑面琵鷺
純情
盼No.1
轉身
金魚花
蜃樓
變調的命運
復活 Rejuvenation
神聖的山
讀書天
巢
蓮霧
鳥之歌
小丑

南畫廊 copyright©2008, Nan 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