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xHyperLink
   
 
丁雄泉 愛 7573 1035 陳甲上 7523 7478 6762 3157 5105 高山
作品
台灣画 OnLine
展覽
台灣ArtPrice
會員服務
關於南畫廊
舊版網站
我要買賣畫,留言 會員登入
 
關於南
關於南
所有文章
新聞(1089)
南畫廊的故事(31)
日記(620)
剪報(191)
名人部落格(7)
藝術與投資
藝術與投資
藝評(152)
市場與行情(107)
台灣畫
台灣畫
歷史(155)
畫會(14)
e台灣畫(80)
個人美術館(5)
台灣畫100選(12)
for Kids(99)
美術導覽(136)
Group
Group
藝術品的生命-論林復南的近期油畫創作
 來源 : 南畫廊新聞 NAN news

謝東山
藝評家


神創造了人類,人類又創造了藝術。如果人是屬於第一種自然,藝術則是第二種自然。人有生與死的宿命,藝術也有生與死的問題。人的壽命雖有限,偉大的人把他或她的生命藉著德行、功績、藝術品留給後世,因而得以流芳萬世。藝術雖是人創造的第二自然,當它一旦被創造出來,便擁有自身的生命。但是就像人類一樣,有的藝術品生命力強,不為時間所消滅,並且還能時時蠱惑著世人,使人們心醉神迷;有的生命力弱,當藝術家死後,它們也跟著死亡。當然,更有藝術品在它們被創造出的那一剎那,便宣告夭折。藝術自身的擁有生命力,說明了為何美術史上曾經有過無數的藝術品,最後只留下這麼有限的經典名作。所有藝術經典的共通之處,在於它們的存在是自足的,無須仰賴它的創造者的嘶聲吶喊才得以流傳下來。我們今天在台灣看到的前輩畫家的傳世之作,大多便是屬於此類藝術品。

世紀之交,在為台灣美術市場奉獻了近20年之後,林復南重拾畫筆,此時年近60大關的他,已體會到藝術本身是有生命,極需奉獻自己的有生之涯,創造不死的繪畫。對林復南來說,繪畫不僅生命的延續表徵,他要的更多,他要使他所創造的藝術不但不死,還要永遠生生不息。這是他目前的努力目標。

藝術品的生命

作為一種藝術類型,繪畫創作誠然屬於某種生產性的人造物,而且正如任何生命形式的東西必然也擁有其基因密碼,連結了其自身的過去與未來,繪畫所使用的圖像(images)也有其固定的基因來源。如果我們採用此類比,那麼林復南的繪畫不只是某幅特定的繪畫而已,而是如法國藝評理論學者Henri Focillon所說的:「某種裂縫,循此可誕生一群圖像」。據此,林復南的半具象繪畫當然並非如現代主義者所喜愛宣稱的「無中生有」,而是有其過去的源頭,而且必然還有綿延不絕的傳承者。換句話說,他的半具象繪畫可說是演化中的此類意象繪畫的一則縮影,或某種基因變數(variables),不會在他手上耗盡,因為就生物學來說,物種只有產生突變,而不曾消失。如果半具象繪畫是某類物種,那麼台灣美術其實有一大群這樣的意象,並隨著時代在演化中。林復南近期的半具象繪畫屬於此物種中較為成熟者,但還有發生突變的可能。

繪畫作為一種生命的延續

繪畫是一種職業,但要成為藝術就必須超越職業的限制,要包含藝術家存在的整體。林復南的繪畫生涯始終圍繞在一個特定的主題意識,那就是,大寫的「時間」(Time)。這個時間不是物理的、抽象的,而是透過藝術家的心靈所感知的「時間」,其流逝所加諸於個人身上,因而產生的意象。林復南的創作動力與渴望源於他存在的整體,而非只是對形式試探或符號組合的興趣。這從他的近期大幅作品,如《曙光,2005》、《星夜,2005》、《和平鴿,2005》、《原爆,2005》,更可以發現到他所要表達這種趨勢。

存在與意象

在風格上,不管早期或近期的,林復南的狀似抽象繪畫嚴格說起來並非純抽象畫。他的繪畫自始至終都是寫實的,至少一定是從寫實出發的。早在1963年入選第三屆巴黎國際青年雙年展的《夜幕》,林復南的繪畫便是從具象著手。之後,由紐約遊歷回國後,曾出現與美國時潮相近的硬邊藝術,但近期又回到半具象。(這是大多數畫家的經歷,亦即,在生命的中期出現多方嘗試找出路,在藝術思想成熟後又回到年輕時後的風格。在國內,席德進便是典型的例子-從學院寫實到硬邊抽象,再回到鄉土寫實。)

寫實從具體物象出發,但可以超越具體物象的描述。19世紀法國象徵主義作家與畫家知道這個道理,20世紀超現實主義詩人與畫家也熟悉這種事實。林復南知道心理的表現-時間與自然的流逝,要如何轉化為繪畫,他所用的手法卻不同於象徵主義,而是接近超現實主義的『自動主義』技法,它的理論源頭是柏格森的:「直覺是一條通向超自然的悟性之路」的學說。

睽別創作30年,林復南的繪畫雖然保持其半具象的風格,但身為重出江湖的老將,此番作風更為洗鍊。在台灣美術史上,林復南的藝術風格成長於台灣美術現代化的第二波運動-中國現代畫時期,時間在19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不同於1920年代開始的,以美術學科為主的自我批判的第一波美術現代化(從根本上學習西方技法與觀念),第二波以五月與東方為首的現代化,事實上是配合當時國民黨的文化政策,試圖建構中國現代美術,以作為對抗大陸中共欽定文藝政策。嚴格說起來,林復南成長的60年代,應屬於此運動的尾聲,如同鐘俊雄之於東方畫會,它們都是此運動第二梯次的藝術家。此時藝術界引進更多的現代化藝術,包括達達、硬邊繪畫、普普、集合藝術、歐洲新寫實主義電影、劇場。就某種意義而言,這是台灣美術頭一次真正學著去理解西方的當代藝術。

林復南雖嘗試過硬邊繪畫,但最後選擇了當時已成為國際風格的抽象表現主義。比起70年代生澀的半具象繪畫,需要美術史之稱它的存在價值,現在,林復南的繪畫雖然仍保持半具象的風格,畫風已成熟到足以讓作品本身具有永恆的生命力,而無須仰賴藝術家的存在與否,更無需像某些當代藝術家,因其創作是台灣美術史上的「第一次」創新形式者,才因而具有歷史的意義。

形式與技法

人們一向相信圖像僅僅只是人造物,其功能在傳達某種審美趣味或理念,圖像本身不具有生命。但是正如活力論者(vitalist)所聲稱的,圖像可以是活的,或幾乎是總是活著的。圖像是一種寄生於人類的創造物,它的演化與人類文明與時並進,但因為圖像是第二自然,它需要人類的創造、保存、複製、流通。其中,創造者與複製者扮演者極為重要的角色,而不論是前者或後者,他們的重要性往往取決於圖像本身,而不是誰創造了它們而已。圖像本身由形式所構成,它是內容的載體。同樣的內容,可以有各種不同的表現形式,形式往往決定了審美趣味。同樣在描寫黃山,水墨畫家筆下的黃山自然不同於紀實攝影家鏡頭下的黃山,他們的差別不在內容而是形式。

作為一種創作形式與技法,抽象表現主義結合了立體派的畫面空間結構法則、表現主義的造型原理、超現實主義的自動技法。這種戰後由紐約派畫家所開創的嶄新創作技法,1950年代末期已在自由世界蔚然成國際的主流風格,60年代國內也成大為流行過。但當時大部分的藝術家只是為了沾取其前衛光環,真正深入實踐的,除少數成長於這一波運動者,如蕭勤江賢二,目前已幾乎消聲匿跡,林復南是其中未曾放棄者之一。

在創作上,林復南推崇一生堅持抽象表現主義技法的李仲生,後者曾是林復南學習的對象,雖然他並未曾跟李仲生當面討教過。在創作上,林復南李仲生仍有不同之處。國內使用自動技法的藝術家,幾乎無人完全遵循法國超現實主義教父布荷東的教條-無意識的自動技法,而是多少在創作過程中,保持了造型的考慮。林復南的畫之所以可以稱為造型藝術,而不僅僅是意識流的紀錄,乃在於他從自動技法出發,尋找意識出口,但在過程中,造型意識才是最後的判準;換言之,他並沒有放任自己的無意識天馬行空,而是只取自動技法為創作的開端。這也跟國內其他目前仍堅持自動技法,但作品面貌十年如一日者不同的地方。對林復南而言,抽象表現主義存在的意義在於它可以表達藝術家的某種心境,而不只是在製造一層不變的個人風格而已。在創作過程中,林復南大約在自動技法進入到某個階段後,便開始組織畫面,然後把物像確定下來,目的是要創造不可能與現實中存在的物象相比的物象。遠離自然再現,目的是要深入「時間」意象的營造。

圖像的力量

林復南以繪畫傳達他對生命的認知,他的藝術屬於象徵主義,以自然為描繪對象,但目的不在再現自然,而是藉著自然形象,營造某種個人的真誠情感之意象;換句話說,藝術形式不過是林復南個人理念的可感觸之外在表現。這必須冒著不小的風險,一如19世紀的象徵主義畫家、後印象派的梵谷,或後來的孟克,他們的作品都存在著不易理解的特徵,容易為當代人所忽略,雖然耐心的觀者終究會被他們的藝術所震撼,這是因為他們所創造的藝術品生命力超強,不為時間所消滅。有些林復南的繪畫,就目前情形來看已有某種程度上的生命力,雖然它們的強度仍有發展的空間。真正藝術的偉大之處在於重新發現,重新把握,使人們看出我們生活著的這個世界,存在著另一個惟有透過藝術才能感知的世界。這正是林復南近期油畫中所要追尋的。

南畫廊     發佈   
 在暗處的朋友(2004年10月20日)
 美術館的畫也可以據為己有(2004年11月24日)
 用知識看見的風景(2004年10月17日)
 「循環空間油畫個展」展出的話(2004年10月15日)
 戰後最憾人的前衛運動家--蘇新田循環空間2004個展序(2004年10月15日)
 藝術品的生命-論林復南的近期油畫創作 (2006年3月10日)
 228變亂碼(2006年2月28日)
 剪報【2006/02/19民生報賴素鈴報導】:時隔30年 暢銷書封面連莊 (2006年2月21日)
 南畫廊敦南本館改裝後第一檔:林和杉個展(2004年10月10日)
 被欺騙的眼睛 〈ㄚ不急逛畫廊〉電子報第十二集(2004年10月8日)
 ms14/悍圖社2004 /台北 本週末開始 (2004年10月7日)
和平鴿
和平鴿
林復南
4237 2000000 銷售中
 
 
 
 
  
挺長劍以抉九天之 雲
了無塵跡
無上微妙
拚搏(捕小管)
烏秋武士
釣
東方希臘
帆
庭園
風景1980
山野的生與死
永恆孤寂的象徵 Symbol of Eternal Solitude
野性風景I Wild Landscape I
野地 Wilderness
彩色的景象
神聖的山
珊與海之十四
挖鼻孔
無題
撐

南畫廊 copyright©2008, Nan 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