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xHyperLink
   
 
龜山島 等待維納斯 2254 力田(二) 海岸 李健儀 7584 1762 美濃
作品
台灣画 OnLine
展覽
台灣ArtPrice
會員服務
關於南畫廊
舊版網站
我要買賣畫,留言 會員登入
 
關於南
關於南
所有文章
新聞(1117)
南畫廊的故事(35)
日記(626)
剪報(193)
名人部落格(7)
藝術與投資
藝術與投資
藝評(153)
市場與行情(110)
台灣畫
台灣畫
歷史(167)
畫會(15)
e台灣畫(80)
個人美術館(5)
台灣畫100選(12)
for Kids(99)
美術導覽(154)
Group
Group
應讓 藝術創作者享有主要減稅的利益
 來源 : 南畫廊新聞 NAN news

就"台灣畫的交易稅應該低於舶來品"一文,政大財政系 陳國樑教授回應他的看法:


《文獎》修法只對文物、藝術品交易之「財產交易所得」採分離課稅方式,容我擷用您的說法,僅針對「左手買右手賣的炒家」與買賣「藝術品的富人」的次級 市場交易,耐人尋味。對於藝術品創作者出售心血結晶(初級市場交易)所賺取之 「執行業務所得」並不適用;就目前修法內容來看,畫家出售自行創作的畫作, 須繳納的稅負,竟比「炒家」與「富人」更重,這是甚麼鼓勵藝術品創作的邏輯? 


何以《文獎》修法僅針對「財產交易所得」? 我想獨立性強的藝術創作者,無法 如同買賣藝術品的富人、掮客等「藝術商人」們一般,組織成具有強大遊說能力、 能夠影響政府決策的利益團體。


其實這次《文獎》修法,還夾藏著更大的減稅利益。目前為止所有的討論 (包括 立院財委會),都只關注拍賣,但是法條文字大喇喇寫著是「展覽、拍賣」。雖然 我手邊沒有數字,但我相信國內文物、藝術品交易,絕大多數盡是代理市場 (dealer market),可以很容易的以「展覽」形式或名義進行交易。因此,一旦本次 修法通過,不僅僅是拍賣,而會是爾後「所有」文物、藝術品次級交易市場都適 用。何以展覽不再討論中? 有無有心人刻意導引討論方向,企圖混水磨魚、暗渡 陳倉?

 
文物與藝術品鑑賞我是門外漢,但我懂經濟與稅制。回到我文中的論述:台灣文 物及藝術品市場,必須要發展出獨特的元素;文化部應當思索如何創造台灣文物 及藝術品價值,同時凸顯出在發掘藝術品真實價值上,台灣市場無法被其他市場 取代的優勢。我想這點契合您「打造台灣美術史」的想法。如一定要減稅,應讓 藝術創作者享有主要減稅的利益、非「藝術商人」。

陳國樑/豈可又為富人謀減稅?
https://udn.com/news/story/121739/5292915 

黃于玲     發佈   
 腳的歷程 4月10日李俊賢新書發表會圓滿完成(2021年4月14日)
 跟著俊賢去旅行: 4月10日新書發表會在南畫廊 (2021年4月8日)
 同台演出:李俊賢《跟著俊賢去旅行》圖文誌推薦文(2021年4月1日)
 剪報【2021/3/23 聯合報P14民意論壇】我們要當文化輸出國,還是輸入國?(2021年3月23日)
 【2021零號集錦前導之一】紀元創始會員出土小品"肉鯽魚"(2021年3月17日)
 應讓 藝術創作者享有主要減稅的利益(2021年3月11日)
 台灣畫的交易稅應該低於舶來品(2021年3月11日)
 2021牛年看"雞與牛的對話"(2021年1月8日)
 時記--涉及時間的抽象畫(2020年12月15日)
  2021很台灣,林和杉台灣風情畫仍是庶民所愛(2020年12月8日)
  鐵門--畫廊日記(2020年11月27日)
 
  
日與夜 44
清秀蘭花
酒鄉
East Coast 花東海岸
陽明山上的櫻花
堤岸梅園
玉山四季(四季之秋)
藍旺
藍發
塵世記憶-那年美好的夏天
素描
轉身
超時空交讚
希望之光-藍海
公子夜訪
紅花
讀書天
圍
生日快樂
駱錦明先生

南畫廊 copyright©2008, Nan 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