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xHyperLink
   
 
7245 7053 4976 通霄初春之丘 6256 5486 陽明山之春 淡水風景 黃色的 7522
作品
台灣画 OnLine
展覽
台灣ArtPrice
會員服務
關於南畫廊
舊版網站
我要買賣畫,留言 會員登入
 
關於南
關於南
所有文章
新聞(1105)
南畫廊的故事(32)
日記(620)
剪報(192)
名人部落格(7)
藝術與投資
藝術與投資
藝評(152)
市場與行情(107)
台灣畫
台灣畫
歷史(163)
畫會(15)
e台灣畫(80)
個人美術館(5)
台灣畫100選(12)
for Kids(99)
美術導覽(142)
Group
Group
燃燒的彩色盤—張炳堂的繪畫世界
 來源 : 南畫廊新聞 NAN news

黃于玲



●簡直是廖繼春郭柏川

在台展、省展或其他公辦展中,總是沒有人願意自己的畫掛在張炳堂的畫的旁邊,因為擔心畫會被吃掉──被極鮮豔的顏色所掩蓋。

張炳堂將台灣強烈陽光下的物像,純粹、直接的表現出來,好像野獸未曾經過修飾的吼叫聲,強烈又自由。經由他的畫筆所呈現出來的原始之力,像是來自正在燃燒著的彩色盤,也像是台灣底層幾世代以來為討生活所付出的熱情。往後,他的繪畫延續1901年和1902年出生的郭柏川廖繼春的藝術生命、而且發展的更徹底。畫家郭東榮和許多人一樣,看了張炳堂的畫都驚訝的說:

「啊,簡直是廖繼春郭柏川。」

張炳堂直接受第一代前輩畫家如這兩人、顏水龍、以及來台日本畫家的影響,陸續從少年時期開始。其實,他的繪畫天份早就被當作一名「神童」看待,十四歲小學六年級入選第七回台陽展,是有史以來入選台灣畫家中年紀最小的。那一年以「張玉堂」之名所畫的《大成坊》已經顯示他對台南古蹟的偏好。

安平運河──早年台灣對外唯一的門戶,通水三年後的1928年,張炳堂生於台南嶽帝廟旁的小巷,一家雜貨店裡。台南市舉目所見的古蹟、運河、廟宇成為他一生創作的三大主題,七○年以後它們都同樣被呈現在亮麗的陽光下,有著熱情的紅、清澈的藍、和明亮的黃。諷刺的是,作者張炳堂外在給人的印象,截然不同於他的畫作所展現的熱情,而更接近是個木訥不善言詞的木頭人。他的妻子說:「他往往很多天也說不到一句話。」似乎他將胸中的熱情全都擠在畫布上了。

張炳堂走向繪畫之路的因緣是:小學時被選來畫畫安慰在中國打仗的日本兵,他的畫紙都是向當時開文具店的廖繼春太太購買。讀商校時,日本美術老師一心想當畫家卻總是落選,最後一次,灰心的將整箱油畫顏料送給張炳堂,使他在1945年戰後得以開始油畫創作。每到官辦展徵件,向張父租房子的顏水龍,總不忘順便帶著張炳堂的畫參加。一幅十五歲入選第五屆府展的《庭院之晨》,呈現孔子廟在寧靜中洋溢著的人文氣息,這份「台南的」氣息持續在張炳堂一生的創作中。

廟和教堂同時牽繫著台南人的精神生活,1949年張炳堂又以《神學院》入選第五屆省展,這一年,郭柏川悄悄自中國返回台南定居,成為影響張炳堂創作最重要的前輩。1952年他們組織台南美術研究會,簡稱「南美會」,成為激勵張炳堂發表作品的重要集會。南美會首領:郭柏川的藝術思想以及繪畫風格,直接衝擊台南土生土長,乃至於整個嘉南地區的畫家們,尤其是張炳堂

第一屆「南美展」1953年在台南二信禮堂揭幕,張炳堂以描寫田邊農婦們與水牛的《休息》參展,這幅畫以及《孩子們》、《孩童》等作品是畫家一生中最珍貴的人物群像畫,他們只出現在五○年代初期。後來,張炳堂雖也畫一些裸體畫以及玩偶,卻再也沒有那種以當時生活情境為主題的人物畫創作。

張炳堂一生最代表性的繪畫風格──台灣陽光下的純色,直到七○年代以後才出現。廟宇的壁面、樑柱、飛簷,那鮮豔又經過時間洗滌的陽光下的色彩,以及仰角望去伸向天空的建物的線條,簡直讓張炳堂著迷了。為什麼直到五十歲才發現它的美?

回顧張炳堂的「茶色時期」,1977以前,他在畫面上使用許多中間色,尤其是茶水一般顏色的褐色調。即便他畫著與後來同樣主題的廟宇或運河,都一一帶著不乾脆的茶色調,好像一直處於陰天。直到有一天,他發現正午以前陽光下的廟宇,映出正紅的強烈的色彩,就像他的紅色料未加添其他任何顏色時的純正的紅。他回家以後,隨即將全部的中間色調顏料丟棄,只留下美麗的紅、美麗的藍、美麗的黃。他不再混色,每一色從色盤上直接上色,一層又一層,都是純的原色──他找到了來自陽光、土地最原始的生命力,卻又帶著台南府城的優雅。這個轉變,是在前面三十五年裡經過無數次試煉,所獲得的結果;這時候郭柏川廖繼春都已經相繼去世三年了。

放開吧!畫布可以有無限的可能,張炳堂又有足夠的能量駕馭。強烈單純的色彩運用,使張炳堂的筆觸更趨向自由,它的不受拘束性,似乎只剩下野獸或孩童畫可以相提並論。在繪畫中,越自由的形式,越需要技術來駕馭;張炳堂用大半輩子的素描、空間透視訓練來掌握線條和結構,使嚴肅的畫作自由得讓人以為他正在:玩著。

●和畫家的往來

就在張炳堂從日本老師那裡獲得一個油畫箱之前,已經常去孔子廟看人家畫「油畫」,卻苦無材料。他還看過顏水龍畫舞蹈家蔡瑞月,畫在一塊用布袋繃起來的畫布上。雖然開雜貨店的父親,曾經花二十元買一幅鄰居廖繼春的油畫,掛在家裡;可是在張炳堂全心畫畫之前,這一幅畫就在空襲裡損毀了。直到和郭柏川相遇,一起畫模特兒、畫旗山風景那樣的經驗,才使張炳堂體驗當一名心存尊嚴的藝術家,所應具備的態度、修養和極嚴厲的自我訓練。

二○年代以後出生的畫家,已經不再像前輩那樣一一留學日本。日據時代的結束,相對也改變台灣畫家的繪畫人生。他們去不了日本,更去不了歐美等藝術首善之都,完全留在家鄉吸取來自第一代前輩畫家的思想養分和繪畫技巧。不過,故鄉給他們親情的呼喚、土地給他們靈魂的洗滌,都比前輩畫家更純粹更徹底。

張炳堂在台南住了七十多年,小學時,從模仿大師作品開始摸索著畫畫,後來又遇到台灣最重要的三位前輩畫家:廖繼春顏水龍郭柏川,自然的使他延續著前輩未竟之路。不過他的創作題材像是赤崁樓、孔廟、港口,以及想要表現那優雅的活力,則像他的用色一般鮮明︰

●赤崁樓

1900年由鄭成功建立,位於台南市內。紅色的建築在綠色的鳳凰樹叢中別具特色,是聞名的古蹟也是旅遊重點。早在日據時代即為畫家所鍾愛的寫生勝景,舉凡梅原龍三郎、南薰造、廖繼春郭柏川皆曾畫下赤坎樓的風采。後來,台南出生的許武勇(1920- )、林智信(1936- )也常以故鄉的景色或風俗為創作題材。 不過,放眼台灣畫壇,畫赤崁樓最多、最徹底的,還是張炳堂。他對古老的建築物,賦予新的生命力,那份強而有力的生之訊息,來自自然景色的長青。南部的陽光沒有因為歲月而老去,沒有因都市化而失去熱量,反而更加亮麗與野蠻。 單一主題︰赤崁樓來看,它像是一件雕塑般,被畫家以四面八方360度多方向、以及仰角與俯角來表現它的美。畫家也以晨昏的光線變化,傳遞不同的情感寫真,每幅畫都在天空、土地、樹林間,塑造赤崁樓雄偉的姿態。

●孔廟

如果說,張炳堂將赤崁樓畫成雄性的,那麼孔廟必定是陰性的。他以遠眺的角度描繪赤崁樓,卻以大量近景的方式走入孔廟的每一個角落,像是一種特寫。前者是觀看而不可親近的,後者則是一種親切的生活體驗。他走入孔廟裡濃郁的樹蔭中,畫出其間涼爽的空氣,以及古老紅磚上的足跡,帶著一種不捨的回憶。 在孔廟系列作品中,畫家往往透過門,去觀望另一個門以及老榕樹、或幽幽一盆植物,所有景物都因為豐富的陽光而顯得飽滿。古老歲月,在這裡所造成的印象是多層次的變化,以及像酒那麼濃烈的甘醇,而不是衰微。

●安平風光

張炳堂描寫安平古厝、海邊風光、或夕照時分…的時候,像是一名作家在寫散文。 他只管將情感放進去、再放進去,而不拘泥形式。也許這是他特地去透氣、散步、思考的地方;總不能一直活在廟宇以及偉大的古蹟之下。在一些安平海景中,張炳堂隱隱透露海的壯闊與幻想,它不同於陸地的有限空間,它連接的是海平線那端的未知。這些作品,讓人想起廖繼春的威尼斯風景畫;甚至張炳堂也畫過威尼斯的題材。不過,畫面顯現流暢中的自信,以及顏色、光影的控制,卻已經無法分辨畫家之間的輩分了。

●運河與船

運河與船、裸女、廟與其壁飾…這些張炳堂早期創作的題材,都使用比較不強烈的中間色調,筆觸也在半抽象的塊狀間遊走。直到七○年代以後,才逐漸形成他目前成熟的畫風。同樣是運河與船的主題,他想表現的時刻,從晨間到日落;他選擇的地點,從造船廠到河裡;他使用的顏色,從茶色到亮麗的原色,他的情感的演化,真是一個誘人的迷。

●台灣風景

張炳堂畫淡水觀音山、教堂,高雄的壽山、西子灣,或臨海的東港、八斗子…等風景畫,來比較他畫的台南故鄉的主題,是一種愉快的經驗,也是一種遺憾。 這些數量上相對少於後者的台灣風景畫,有著很高的繪畫性。畫家在速寫之後,所營造的風景油畫,既輕快又感性,顏色時而濃烈時而淡雅。它們往往因為畫家離去,而不再有第二幅同題材的作品出現。有一年,張炳堂想畫九份山城,卻沒時間前往,因此也就畫不出一張九份風景畫。畫家失去現場風情的體驗,而無法完成畫作,是一件令人遺憾的事。

●生活中的色彩

紅、黃、藍三原色是張炳堂用色的基調,有些色在畫面上,反映著陽光移動中的變化,他大膽使用藍色,以呈現物體在逆光下所產生的螢光般的印象。從畫面上看來,台灣畫家群中幾乎沒有人這麼細膩而大膽的為陽光歌唱、為一棟古老的建築物寫詩、為一處風景留下迷人的風采。 他所使用的紅色,像是染上鳳凰木豔麗的花色;他的黃色,像是七月的落日浸在泥土上;他的藍色,像是一棵大榕樹下的陰影所流在腦海裡的影子;他的綠色,像是仲夏日一整排不見端底的樹林。顏色,造就張炳堂的繪畫風格,連小孩都知道它的存在,既自然又真實。

黃于玲     發佈   
 吉他與六絃(2001年1月17日)
 國王和小白兔-告別農村 序文(2001年2月27日)
 給孩子的第一幅畫 故事篇-庭院裡的香蕉樹(2001年2月27日)
 台灣畫100選-有香蕉樹的院子(2001年2月27日)
 228畫裡的故事-—「等日頭」序文(2001年2月27日)
 燃燒的彩色盤—張炳堂的繪畫世界(2001年2月25日)
 「燃燒的彩色盤」深度寫出張炳堂(2001年2月25日)
 陳逢椿第二次油畫展「春之頌」在師大藝術中心(2001年2月25日)
 我愛上你,你就慘了(2001年2月25日)
 李太元油畫小品展3月在行天宮圖書館展出(2001年2月24日)
 吳王承六十歲展前感言︰老師給我的,再給下去(2001年2月24日)
 
  
福壽增延
心隨長風去,吹散萬里雲。
駕一葉之扁舟,舉 匏樽以相屬
小堂深靜無人到, 滿院春風
日與夜 43
又見蘭花
觀音山回顧-1
觀音山回顧-3
柿子與檸檬
女王石
黑面琵鷺
東方希臘
祿
清秋
紅花
白天到晚上.季節 Dawn to Dusk - Seasons
珊與海之十四
Breath
橘子系列A
威尼斯

南畫廊 copyright©2008, Nan 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