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xHyperLink
   
 
鄉村 7643 5109 5856 錢水圳 桃子 宗教 朱銘 太極 力田(二)
作品
台灣画 OnLine
展覽
台灣ArtPrice
會員服務
關於南畫廊
舊版網站
我要買賣畫,留言 會員登入
 
關於南
關於南
所有文章
新聞(1091)
南畫廊的故事(31)
日記(620)
剪報(191)
名人部落格(7)
藝術與投資
藝術與投資
藝評(152)
市場與行情(107)
台灣畫
台灣畫
歷史(155)
畫會(14)
e台灣畫(80)
個人美術館(5)
台灣畫100選(12)
for Kids(99)
美術導覽(136)
Group
Group
一個法國詩人作品裡的美術見解
 來源 : 南畫廊新聞 NAN news
李敏勇

  初讀法國詩人裴外(JACQUES PREVERT 1900— )的詩,是一九七一年。我的詩人朋友非馬,從美國詩人佛林格地(LAWRENCE FERLINGHETTI)的英譯,譯介了他的作品。

  佛林格地說他是從餐廳紙外巾上接觸到寫在上面的裴外詩,充滿浪漫的際遇使他想努力將裴外的詩廣泛地推介給英國與美國的讀者。的確,裴外的詩在二次大戰時期德國占領下的法國,膾炙人口。他的詩被拿來和法國畫家杜米埃(DAUMIER HONORE 1808—1879)並論。兩人都充滿淚眼的嘲諷,對社會現象和權貴,分別用詩與畫。

  裴外的詩,呈現著從生活裡真摯觀察現實事態的視野。他的詩像邊走邊說的話語,而不是板著面孔的嚴肅高論,可以說充滿著童稚之心,是反學究的出自肺腑的親切語言。難怪他的一本重要詩集,就叫做「話」(PAROLES)。

  我特別要提到的是,裴外幾首提到美術的詩。其中,「美術學校」述及一種童年經驗,以及那種經驗的永恆性;「畫一隻鳥的像」闢述了美術創作的過程,如何讓畫裡的鳥栩栩如生;而「畢卡索的漫步」則論及畢卡索及藝術的新面相。

先看看「美術學校」吧!

美術學校 裴外

從一個編籃裡
父親揀起一個小紙球
把它丟
進缽裡
在那受迷的孩子面前
湧起
多彩的
碩大的日本花
瞬開的水蓮
而孩子們
目瞪口呆
在他們日後的記憶裡
這朵花從不凋謝
這突現的花
送給他們
當時
當他們面。 (非馬譯)

  裴外的童年時代正是莫內(MONET)許多「睡蓮」作品發表的時代。這首「美術學校」不一定要從這種時代情境去了解,但卻充滿著日本經驗,是一個孩子從父親把小紙球丟進缽裡而湧起一朵碩大的日本水蓮花的過程體驗到的美術經驗。

  「美術學校」是一種美術經驗、一種日本經驗、一種生活經驗。裴外將這種孩童生活裡的經驗賦予美術教育的見證。彩紙──應該是一種棉紙,浸水而湧現的水蓮花,在孩子記憶裡從不凋謝,意味著是一種現實經驗呈顯的美術圖像的價值。

  生活經驗裡的學習,顯然是重要的。對於裴外而言,他也許在處理自己童年經驗的事情;但也可能在設想一種他所憧憬的美術教育情境──一種從生活中學習到的美術創作本質。

  在「畫一隻鳥的像」這首詩,裴外對於美術作品,對於一幅畫作的形成,生動地描述了完整的過程:

畫一隻鳥的像 裴外

首先畫一個鳥籠
有個敞開的門
然後畫
一些漂亮的東西
一些簡樸的東西
一些美麗的東西
一些有用的東西
為鳥
然後把畫布靠放在一棵樹上
在花園裡
在樹林裡
或在森林裡
躲在樹後
不說
不動……
有時鳥很快地到來
但他可能花好幾年的長時間
在決定之前
不要氣餒

等上幾年如果必要
鳥來得快慢
同畫的成功
沒有關係
當鳥來了
如果他來了
保持極度的肅靜
等鳥進了籠
而當他進去了
輕輕把門關上以一隻畫筆
然後
把所有的鐵條一根根塗掉
小心翼翼不碰到鳥的羽毛
然後畫樹的像
挑它枝椏中最美麗的
為鳥
同時畫上綠葉與風的清新
太陽的塵埃
還有蟲豸的喧囂在夏熱裡
然後等鳥去決定唱歌
如果鳥不唱
那是壞的表示
但如果他唱了那是好的東西
表示你能簽名
所以你便非常小心地拔下
鳥的一根羽毛
而把你的名字寫在畫像的一角。 (非馬譯)

  裴外描述的畫鳥的過程,實在生動。他先是在畫布上畫一個鳥籠和相關的會吸引鳥的一些漂亮、簡樸、美麗、有用的東西,然後把畫布靠放在莊園、樹林或森林的樹旁,躲在樹後屏心靜氣等待鳥進入畫布上的鳥籠……也許很快,也許很慢,這說明了畫家醞釀的過程,發想的過程。其次,裴外述及畫家小心翼翼塗掉鳥籠,我們才豁然開朗,原來鳥籠是不存在的,鳥籠只是畫家醞釀、發想,在畫布上呈給一隻鳥的繪畫技藝與心境的引喻。在完成一幅鳥的畫作,裴外的論定更具深意:如果鳥唱歌,才算是一幅成功的畫,畫家才可以小心地從鳥的身上拔一根羽毛,在畫布的角落簽名。

  畫是不是有生命?裴外在這首詩裡有他獨到的見地。並不是每一幅圖繪都是畫。在裴外的心目中,一幅鳥的畫是一隻活生生能夠歌唱的鳥;是鳥從自然之域飛進畫布停留之像。有生命的畫和沒有生命的畫,畢竟是不相同的。藝術家對於作品應具有這樣的見解才能達到藝術的完成,而不是僅僅憑藉技藝作形式的繪製。

  「畢卡索的漫步」可以說是裴外的畢卡索論,對於這個他同時代的藝術家,裴外以他的詩予以探討。

畢卡索的漫步 裴外

在一個很圓的真瓷盤上
一隻蘋果在擺姿勢
面對花
一個現實的畫家
徒然試著把
蘋果照實畫下來

蘋果不答應
蘋果對這事有它的話說
在它的蘋果袋裡還有些花樣
蘋果
旋轉著
在它的真盤上
巧妙地在它自身上
柔美而不分移分毫
而像吉斯*公爵把自己偽裝成煤氣管
因為他們要違背他的意願畫他的像
蘋果把自己偽裝成一個美麗的
偽裝果實
就在這時
現實的畫家
開始明白
蘋果的所有外相都在同他作對
而且
像那不幸的窮人
像那可憐的窮人發現自己突然在
不管是什麼慈善的施捨的可畏的 機構
之慈善與施捨與可畏的掌握 之中
那不幸的現實畫家
突然發現自己成了
數不清的觀念機構的可悲的犧牲
而旋轉的蘋果招來蘋果樹
地上的樂園及夏娃然後是亞當
一隻酒水壺一個格子架一節樓梯
加拿大金蘋果園
諾曼地蘋果
雷那特蘋果
以及阿庇安蘋果
網球場上的蛇同蘋果汁的誓語
以及原罪
以及藝術的起源
以及威廉萊爾的瑞士
以及甚至牛頓
數度獎金得主有引力展覽會上
眩暈的畫家看不見他的模特兒
且睡著了
就在這時畢卡索
他走過那裡正如他走過每處
每天如同在家裡
看到蘋果以及盤子以及畫家在睡覺
多妙的主意去畫隻蘋果
畢卡索吃掉了蘋果
而蘋果對他道謝
而畢卡索摔破了盤子
微笑地走開
而那畫家從他的夢裡被拔出來
像個牙
發現自己又孤單地在他未完成的 畫布前
就在他瓷器的碎片中間
可怖的現實的種子

*註:吉斯公爵為十九世紀的將軍與 政治家 (非馬譯)

  裴外出生於一九○○年(一九七七年去逝);畢卡索出生於一八八一年。畢卡索完成立體派最初作品「阿威農的姑娘們」的一九○七年,正是裴外的童年期。從立體派的物象解體變形,面的分割展開的藝術多角視點及其後不斷演變的藝術風貌,投影在畢卡索的美術上的面影,這一切在裴外的心目中顯然留下深刻印象。

  裴外從畢卡索的藝術歷程,從畢卡索的視野,透過蘋果的物像,對於藝術裡的現實的重新詮釋。現實的畫家試著照實畫下蘋果,但蘋果不答應。現實顯然不是現實的畫家所知的局限。畢卡索和現實的畫家的對比,顯露出畢卡索在因應客觀對象物──蘋果,也有它主觀的地位之時,有著比一般美術家更新的視域。外部面相的現實必須用複眼去觀察,去捕捉。唯有如此,畫家才不會成為數不清的觀念機構的可悲犧牲。

  從多面相的蘋果,從蘋果的自身的多重性面相,才能招來蘋果樹;甚至進而觸及樂園伊甸,夏娃、亞當。蘋果的意味並不是一隻蘋果,不是一個單純的形貌。在它的背後,蛇的影子,原罪的觀念,甚至藝術的起源。蘋果,更廣的延伸,在瑞士的威廉泰爾用箭射下他兒子頭上的蘋果,使牛頓發現地心引力的蘋果……

  而對於畢卡索而言:他和蘋果,他和所有的對象之間的關係,他的視點,對照著一般的畫家,更顯示出他的特殊之處。裴外在畢卡索畫了蘋果,吃掉蘋果而且摔破放置蘋果的盤子之後,揶揄固守著一般性現實視點的畫家甚至尚未完成他的畫,只在摔碎的瓷器碎片間有著可怖的現實的種子。

  從裴外「美術學校」、「畫一隻鳥的像」和「畢卡索的漫步」,可以讀到一個詩人的美術見解。真正的美術教育經驗是從生活裡體會到的神妙經驗:「美術學校」裡,一個父親給予小孩的經驗呈顯,不但是孩子最珍貴的學習,也是一生永不磨滅的印象;「畫一隻鳥的像」:那麼生動地賦予畫家創作過程的神妙,鳥甚至能夠叫出聲音的鳥的畫像才真正是一隻鳥。在裴外的論點裡,在畫布上的鳥是畫家從樹林、從森林、從花園吸引來的鳥;而「畢卡索的漫步」:新藝術呈顯出來的視野詮釋出更寬廣面相,更深刻探觸的現實。那是不斷追求,不斷發現的藝術之路,考驗並挑戰著藝術家的才具和努力。

台灣畫第8輯

李敏勇     發佈   
 當馬鈴薯遇到地瓜(2001年2月15日)
 如酒的黃昏(2001年2月15日)
 我要野紅不要孤挺(2001年2月15日)
 台灣畫派新聞新闢「談畫室」(2001年2月15日)
 前輩畫家作品暗中較勁(2001年2月14日)
 一個法國詩人作品裡的美術見解(2001年2月13日)
 T022序文1-文化線捷運即將通車?(2001年10月23日)
 T022序文-生命之光華/台灣畫100選(2001年10月23日)
 陳澄波與持傘少女(2001年10月27日)
 美術裡的人間像
─表現人的形影刻劃生命的形象(2001年10月21日)
 T014序文-遠方,一條肥胖的豬(2001年10月21日)
 
  
窗前花正好,天上彩雲飛。
期望
海角天涯行略盡, 三十年間,無處無 遺恨
紅玫瑰
銀色玉山
浪
熱情
走向心靈深處(一)
覆滿青苔的海岩
浮洲
風景1980
和諧
Three Points & One Line
善惡之果
預言no.2
預言no.1
都栽在老天爺手上了
剛剛好
大船入港
威尼斯

南畫廊 copyright©2008, Nan 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