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東山 圖/朱珮儀
精確風透過藝術世界的加持而成為擋不住的流行。通常美術之知識、技藝或思想在學院中的正當性或合法性,只要由美術界認可即可,但使它們獲得社會公認的地位、名聲者,則是學院外的某種有形機制或機構,這類機制或機構我們稱之為聖化機制(institution of incarnation)。它們主要是具威望的公辦競賽單位或是民間舉辦的公開競賽。1990年前後,企業界陸續投入贊助,三項新人獎競賽形成北聯邦、中台灣、南部奇美三足鼎立,撐起精密風繪畫一片天,對新一代藝術家提供創作的經濟奧援。迄今23年來累積近百人的創作群體著實不容小覷,而其透過學院教師的評審加上給予鉅額獎金,現在無異已成為學院藝術學習和創作的指標之一。
表一、台灣三大新人獎歷屆得獎名單
競賽名稱
聯邦美術新人獎(1-14屆)
奇美藝術獎(1-23屆)
台灣美術新人獎(2010創辦)
年份/獎項名
首獎
優選
入選
具象美術創作類
(僅西畫組。本表中不含雕塑組得獎者)
2011
(審查中)
劉純峻
黃昱筌
(徵件中)
2010
林浩白
吳明鴻
蘇湘竹
魏瑋廷
葉紘寯
侯忠穎
張宇騰
余廷彥
洪紹哲
吳嘉綺
劉子平
劉育仁
2009
曾意平
吳玟靜
王皓諄
王凱虹
曾郁嘉
周珠旺
尚未開辦
2008
陳奕潤
王郁庭
傅琬婷
林美慧
黃沛涵
2007
(從缺)
陳逸鋒
羅展鵬
2006
古明倉
傅浩軒
鍾騏兆
周政緯
陳俊華
2005
李瀚卿
吳水柔
張朝欽
黃頤勝
黃勝彥
2004
許璨麟
吳育綸
陸承石
鄭志德
黃坤伯
陳典懋
2003
劉家瑋
林宏信
盧昉
王智斌
2002
雷琴
黃于軒
林益安
林正哲
劉勁麟
彭偉新
2001
周佳正
吳尚武
周川智
2000
曾己議
楊欽智
李健銘
1999
黃順隆
黃嘉寧
胡朝景
張志偉
陳香伶
1998
劉國正
林欽賢
莊文仁
桑忠翔
1997
王公澤
簡忠威
江俊德
黃炯昌
1996
朱友意
翁明哲
陳秋靜
1995
林萬士
蕭昌培
林俊慧
1994
梁晉嘉
李足新
林中信
1993
祁連
陳宗裕
曾銘祥?
1992
黃藏右
林金標
曾銘祥
顧何忠
1991
郭博州
高實珩
吳正雄
1990
佘明娟
胡碩珍
1989
製表人:朱珮儀 2011/10/18
表二、統計表
入選者學歷
奇美新人獎
聯邦新人獎
台灣新人獎
獲獎人次
獲獎人數
台灣師範大學
14
8
1
23
18
高雄師範大學
0
東華大學
新竹教育大學
2
11
10
市立台北教育大學
台南大學
屏東教育大學
5
7
3
台中教育大學
台灣藝術學大
22
37
25
台北藝術大學
中國文化大學
16
長榮大學
4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
輔仁大學
東海大學
國外大學
其 他
13
小計
74
62
6
142
99
註:獲獎人學歷以大學就讀學校為主。其就讀之大專院校名稱,以當前為準。